【本報訊】太空人在無重力環境下,排泄系統難以正常運作,容易出現便秘,內地發明家為了讓太空人更舒暢地如廁,成功研製一個「採挖式太空馬桶」,插入直腸採挖體內糞便,現正等待國家航天局進行為期三至五年的太空人試驗,可望在「神舟八號」或「神舟九號」試用,屆時太空人最快可於5-7分鐘內完成大便。新發明曾在200名病人身上進行人體實驗,效果理想,他日亦可用於醫療層面。 記者:鄧秋英
擔任新發明的總設計師金徐凱,祖籍四川,他昨日在記者會前,與在場人士為家鄉發生的地震災難默哀三分鐘,以示哀悼。
中外太空人過去一直採用抽氣式太空馬桶,靠太空人自行排泄,但礙於太空人經常出現便秘,效果並不理想,即使能正常排便,在太空中處理排泄物也是難題。金徐凱用了三年時間,以「大便採挖及自動打包原理」研製成「採挖式太空馬桶」,可解決太空人排便及排泄物飄浮問題。
密封狀態下進行
最新設計的太空馬桶體積輕巧,採充電式設計重複使用,每個可使用30至35次,成本相當低,一套造價僅1萬元人民幣,若用於便秘病人,每個的價錢更低至1,000元人民幣。
金徐凱說,太空人只需將太空馬桶頂部喉管插入肛門,最深入約55毫米,然後開啓電源,喉管以鑽探式插入直腸,進行採挖體內糞便,並將已粉碎的糞便引入收集袋,按掣自動封閉,集便袋採用生物碳化材料製造,能吸走糞便中的水份及臭味。
整個糞便收集系統一直在密封狀態下進行,可避免排泄物遺漏。
與金徐凱合作研製的長康醫療器械公司董事陳凱嵐表示,將於下周日將新發明及相關技術,送贈酒泉衞星發射基地和北京航天城,給受訓太空人進行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