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企研發中心紛遷內地

跨企研發中心紛遷內地

【本報訊】美國經濟放緩,促使國際企業要進一步瘦身面對逆境,個別企業已開始調整其研發中心,東遷往中國以節省成本;亦有跨國企業看準中國強勁的市場,將研發中心設於中國,內地鼓勵的產業結構升級計劃,有望趁此新浪潮受惠。

看準中國龐大市場

創科實業(669)07年度盈利大跌88%至1.25億元,為減輕成本,決定重新調配其全球科研中心,行政總裁JosephGalli在早前的業績發佈會上表示,集團將在東莞設立研發中心,並將部份海外研發工作遷往內地,以及增聘內地工程師。
TCL通訊(2618)早年因為收購法國阿爾卡特(Alcatel)後出現嚴重虧損,最終亦於06年,將歐洲的生產線和研發中心遷往中國,令經營成本大幅減少三分之二。
中國市場保持急速增長,亦是吸引外商來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原因。杜邦月初宣佈,計劃在「深港創新圈」設立其全球光伏電薄膜業務及研發中心,這是太陽能業務中的一項高端科技。杜邦全球副總裁、杜邦大中華區總裁苗思凱表示,選擇深港創新圈其中一個考慮點,便是面向內地龐大的太陽能市場。
除了研發中心,企業近年亦大力在內地拓展軟件設計及服務外判等高增值業務的培訓工作,並獲得地方政府支持。
軟件商中軟國際(8216)董事總經理陳宇紅稱,為了有足夠人才配合業務發展,今年將培訓中心拓展至北京以外的長沙和廈門,每個中心每年培訓5000名至1萬名學生;3年後增至5個城市,相當於每年培訓出數萬名軟件人員。
若聘請這些畢業生,部份地方政府更會提供每人每年4000元人民幣補貼。

政策鼓勵高增值工業

同樣,客戶管理外判服務商精英國際(8313),其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李健誠亦表示,集團在廣州市的客戶管理外判服務基地,年底投入營運,將與廣州的大學合作,提供有關外判服務課程,並獲廣州市政府為學員提供補貼。
中國的工業在國家政策調整下,亦不斷往高增值工業轉移,今年首4個月,全國機電產品出口總值2512.9億美元,同比增24.3%;佔全國外貿出口的比重高達59.2%,較07年的47%進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