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呂焯均報道】旅客在赤鱲角機場都嘗過「三害」,害人呆坐機艙等升空;在上空盤旋等降落;降落後呆等停泊位下機。機場管理局正趕緊籌劃十年發展計劃,效法紐約及倫敦等國際機場,在赤鱲角建造第二座客運大樓,並建地底輕便鐵路接駁現有客運大樓,又計劃興建升空前的飛機候航區,這項耗資百億元的新工程將加大旅客和飛機容量,又加速航機升降,減少人機擠塞,到2015年可令跑道的升降能力提升逾兩成。
本港機場去年客運量已增至4,780萬人次,貨運量374萬噸,飛機升降多達29.55萬架次。
赤鱲角客運大樓擴建部份去年啓用,以處理每小時56架次航機升降。不過,赤鱲角塞人塞機情況仍未解決。
機管局正分析未來20年機場的需要增長,屆時客運量每年達8,000萬人次,貨運量800萬噸,航機升降49萬架次,機場設施根本不能應付。
2015升降能力增兩成
機管局除研究興建第三條跑道以應付發展需要,早前亦聘請了英國航空組織研究以改進航空交通管制的方法,要在2015年前提升機場營運力兩成,每小時處理航機升降達到68架次。研究結果指出,一方面要改善航空控制系統,以及與鄰近澳門、深圳、珠海、廣州四個機場加強聯繫,另一方面現有客運設施絕對不敷應用,機場停機坪也不足,以致等候升空的航班出現大擠塞。機管局正根據研究結果與政府商討改善計劃。
據悉,機管局計劃在現有機場島大興土木,要建一座全新的獨立客運大樓,以及闢建航機升空前的候航區。
兩跑道中間建候航區
現已初步選址在現時兩條跑道中間的未開發土地闢建候航區,為尚未接到起飛指令、但已經可以離開客運大樓的出發航機提供等候起飛的地方。因此,客運大樓可騰出停機位給剛抵埗的航機停靠,讓機上乘客可盡快下機。
機管局同時計劃另建輕便鐵路接駁新舊客運大樓,這是應付機場中短期的發展需要。將來若拍板決定興建第三條跑道,還需一併研究建造第三座新客運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