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親牆前有喜亦有悲<br>擠滿心急人 為求翻到熟悉的名字

尋親牆前有喜亦有悲
擠滿心急人 為求翻到熟悉的名字

【本報訊】尋人。2001年恐怖分子劫機撞紐約世貿,雙子塔頹然倒塌,無數人活埋瓦礫下,活着的人在紐約大街小巷張貼啓事,尋人。2004年12月,南亞發生世紀海嘯,巨浪捲走逾20萬人,從印尼亞齊省省會班達亞齊到泰國布吉等災區,街頭和醫院又張貼了一張張啓事或全家福照片,尋人。今次四川大地震,在綿陽市同樣有一道尋人尋親牆。

「趙行明,爸爸在找你」、「尋壩底墩上來的老鄉,電:139901xxxxx」。一場大地震,令死的死,失散的失散。距離北川縣數十公里的綿陽巿,是救災大後方,災民都送到這裏。市內最大的收容點──九洲體育館,成了尋親之地。體育館外,尋親啓事貼滿整面牆。
災民兩手空空地逃出來,沒有帶親人的照片,只能將資料寫在紙上,貼到尋親牆。志願人士就在體育館外,設立尋人登記站,希望能幫上忙,尤其是不識字的人。

報章刊失散兒童照

生還者不是在庇護站,就是被送到醫院。成都華西醫院的壁報板,貼滿尋親啓事,院方也張貼了傷者的名單。每張名單前,都站着一群心急人,他們一張一張名單細心地翻查,希望看見熟悉的名字。
「嗯!」來自什邡的陳小姐,找到父親的名字,喜極而泣。但20歲的何秀英,始終找不到家人,「我全家人都在映秀,家裏所有人都聯絡不到。」她還要到其他醫院去找。有護士替年老的傷者拍照,透過報章發放,希望能找到他們的家人。
人海茫茫,傳媒機構發揮傳遞訊息的力量。四川多份報章,連日來特別製作尋親版,羅列成都各大醫院的傷者資料,還有與父母失散的兒童資料,每天更新。《華西都巿報》就為14個找不到父母的兒童拍照,然後刊登在報章上,最少兩名兒童因此找到親人。

互聯網也成為橋樑

打破地域界限的互聯網,也成為尋親的橋樑。四川新聞網發起「尋親人,報平安,網絡尋親大行動」,100多位網民發佈尋親啓事,最少5名網民找到親人。搜狐網站也聯合全國10份報章,開通熱線,讓生還者報上資料,以便透過互聯網向親人報平安,也讓他們尋找失散親人。
大地震後災區通訊一度中斷,但中國電訊公司在地震後第三天,成功開通114熱線,讓生還者將自己的姓名、電話、位置等資料,告訴接線生。接線生將資料輸入電腦,生還者的家人接下來致電114,就有機會找到至親的消息。直至前日,114熱線已為超過1,000人尋得至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