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證監會(SEC)文件顯示,花旗集團及美林等多家銀行及證券商,涉嫌利用會計制度漏洞,在損益表上隱藏的信貸減值金額至少逾350億美元(約2730億港元),反映距離金融界完全復元仍有一段時間。
金融界復元仍需時間
在現行會計制度下,美國金融機構只需在資產負債表上列明減值資產,便毋須在損益表上再作標記,故不少金融機構利用此漏洞,隱藏該筆減值金額。文件顯示,月初公佈季度業績的花旗集團,在資產負債表中提及因房屋按揭債券價格下跌而須減值20億美元,然而該筆金額卻在損益表上「消失」。
至於保險業巨擘ING集團在資產負債表上列出有約36億歐元(約438億港元)負債,但其損益表中,收益僅減少8000萬歐元,兩者差距甚大。Holland&Co.主席霍蘭預期,美國金融體系作出減值或撥備的金額仍然深不見底,金融業有必要籌集更多資金應付新問題。
然而,市場普遍認為,在損益表中隱藏減值金額只是自欺欺人的掩眼法,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師欣茨指,此舉只是延遲公佈實際損失,但「醜婦終須見家翁」。
自07年次按風暴爆發至今,美國金融業在信貸損失已達3440億美元,期內已透過集資2630億美元來提高其資本充足水平。
部份金融機構隱藏減值金額
機構:花旗集團
已公佈減值金額:409 涉嫌隱藏金額:20
實際金額:429
機構:美林
已公佈減值金額:317 涉嫌隱藏金額:53
實際金額:370
機構:滙豐控股
已公佈減值金額:183 涉嫌隱藏金額:13
實際金額:195
機構:德銀
已公佈減值金額:90 涉嫌隱藏金額:70
實際金額:160
機構:華盛頓互惠
已公佈減值金額:83 涉嫌隱藏金額:8
實際金額:91
單位:億美元
資料來源:彭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