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讀者的一些電郵,都是問及如何去解讀年報上的會計資訊,我以為介紹年報會悶到讀者,但原來有不少人對這些資訊有興趣,希望投資者也珍惜這些花了專業人士不少時間的心血結晶,不要只着眼於股票編號便去投資。
最近陸續收到剛公佈業績公司的年報,有些我會保存,有些則看完後賣到廢紙回收商。年報較重,12公斤可賣得16元,作為幫補到以下公司吃早餐的開支也不錯。
毛利高有兩原因
上期提及毛利與淨利,今次用上另外兩家公司去分析。大家樂及大快活都是大家認識的快餐集團,如果參考其財務報表,大家樂的毛利率較高,在07年及06年分別是16.7%及15.6%,而大快活則為12.2%及10.7%。
毛利較高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銷售收入較高,例如產品較吸引又或是推廣得宜;二是銷售成本較低,可能是在採購的來源及折扣上比較有優勢。
毛利減去各項營運開支便是營運溢利,營運溢利並未有加上財務收入及減去財務支出,是一間公司由於營運活動而得來的利潤。
把營運溢利除以收入,數字會比毛利率大幅下調,在大家樂年報中的第51頁有損益表,營運開支內有行政使費逾2億元,參考第114頁的附註,主要的行政使費有租金、僱員薪津及水電煤。
兩家公司分別在06年及07年都有利潤,俗稱賺錢,但原來有利潤不一定令該公司在那年的現金增加。以大家樂為例,07年度的營運溢利是逾4億元,但現金反而少了。
利潤≠現金增加
在06年的營運溢利是3.9億元,但現金只增加約3000萬元,大快活亦有同樣情況。你可以在資產負債表內找到兩年的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在07年及06年分別為546,655元及559,506元,減少12,851元,當中包括外幣滙率影響的1,674元,此等資料可以在另一財務報表、現金流量表的末端內找到。
利潤不等如現金增加,是基本的會計問題,在會計上收入不是等如收到現金,支出也不是付了現金才算支出。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 李兆波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兩家快餐集團營運數據
收入
2007大家樂:388515 2006大家樂:344049
2007大快活:120486 2006大快活:98670
銷售成本
2007大家樂:323442 2006大家樂:290364
2007大快活:105783 2006大快活:88099
毛利
2007大家樂:65073 2006大家樂:53685
2007大快活:14704 2006大快活:10571
營運溢利
2007大家樂:42231 2006大家樂:39108
2007大快活:9582 2006大快活:7400
現金變化
2007大家樂:-1118 2006大家樂:3749
2007大快活:4130 2006大快活:2522
毛利率
2007大家樂:16.70% 2006大家樂:15.60%
2007大快活:12.20% 2006大快活:10.70%
營運溢利/收入
2007大家樂:10.90% 2006大家樂:11.40%
2007大快活:8.00% 2006大快活:7.50%
註:毛利率自行計算
單位:萬元
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