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一篇刊於中國財經報章的文章起首是這樣寫的:「……十萬火急。中移動董事長王建宙從重慶趕赴成都,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趕往都江堰,中聯通董事長常小兵已到成都,正趕赴都江堰,中國網通集團總經理芮曉武正在趕往成都的途中……」在財經報章上經常看到的四位老總,今次竟然同一時間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現;驟眼看,還以為是與市場熱門焦點話題的電訊業重組有關,事實上四位老總正在為四川省的地震慘劇奔走。
手機通訊能救生命
一場大地震令生靈塗炭,無數家園被毀,災區的通訊中斷,有礙搶救工作的進行,電訊公司要盡速維修網絡,支援搶救工作,實在責無旁貸;況且,盡快恢復通訊甚至可能令埋在瓦礫中的生還者,有機會用手機求救,並且協助尋找到其所在位置,重現一線生機,這項工作必須盡速進行,正所謂分秒必爭。溫總的指示說得好:「快一秒鐘就可多救一人」,沒有曾蔭權式soundbite的浮誇,非常實在的道出當前急務。連溫總都第一時間跑上前線,四位老總又豈能怠慢呢?在面對這場人類無法抵抗的天災,資訊科技有機會救人一命。
救人一命的資訊科技豈只是流動通訊!上周,有報章報道指有香港年輕人在互聯網上或在自己的Blog中表示尋死意圖,甚至以日子倒數方式向外宣示輕生的計劃。有精神科醫生實行「以Blog制Blog」,希望透過Blog協助一些或受到精緒困擾的網民,這正是一個好例子。另外,甚有江湖地位的醫學雜誌英國醫學期刊BMJ,周前刊登一篇以《自殺與互聯網》為題的文章,當中指出研究員用Google可以很容易找到與自殺有關的資訊,而且當中不少網頁是鼓勵自殺,或者刊載一些意圖自殺者講述尋死的經歷。
BMJ文章刊出後,立即引來多方意見,當中不少指出互聯網的影響未必一定是負面,它同樣可以提供正面和助人的資訊。
醫管局應善用資源
走筆至此,見到上周立法會又撥款醫管局提升資訊科技設施的報道,不禁想起當年醫管局某某資訊科技總監,他是某某電腦品牌的大好友,每次總大手巨額買其產品,但因不能切合醫務人員的需要,白白浪費不少公帑。筆者希望醫管局今次好好善用資源,將資訊科技用在真正救人的事務上。
侯聯貴
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