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全球的糧食危機,出現戲劇性轉變。亞洲米價在過去一周急跌14%,因為巿場得悉美國已准許日本出口積存倉庫的150萬噸一級美國大米,預計可「立即」紓緩糧食價格高企問題。專家更估計,米價更可能在本月底前回落一半。
今年多國爆發糧荒,米價大幅上漲,泰國呼籲民眾少吃米飯,菲律賓人要輪米,連美英都曾出現搶購大米潮,但日本原來積存了大量美國稻米。
積存150萬噸美國米
據世界貿易組織(WTO)1993年結束的烏拉圭回合談判規定,日本有義務向產稻國家開放市場,每年要入口77萬噸稻米,半數來自美國,其餘來自泰國和越南,若未經出產國同意,日本不得將這些稻米出口轉售。日本為保護國內稻農,進口米通常存放在倉庫,一半用作糧援捐出去,一半積存至米質變質,才賣給國內當作牲畜飼料。
迄今,日本積存了150萬噸美國大米,約佔全球貿易量的4.4%。日本有多餘米,第三世界國家卻為無米發愁,為紓緩危機,糧食專家不斷呼籲美國開放在日本的「隱形」糧倉。日本高官日前透露已徵得美國同意,將150萬噸積存的美國大米轉售。美日本周將進一步商討有關安排,部份大米用作糧援,部份出口轉售。
料米價月底回落一半
美國華盛頓全球發展中心(CentreforGlobalDevelopment)認為,美日開放糧倉,將紓緩糧價高企,加上預計稻米下季豐收,專家估計米價會於本月底回落一半。在日本的美國大米,預計有40,000至60,000噸會出口到菲律賓。菲律賓是全球最大稻米入口國之一,消息傳出,菲律賓米價已立即回落。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