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分鐘 - 邁克

兩分鐘 - 邁克

我是個只能共富貴不能共患難的享樂主義者,雖然不像張愛玲,二十出頭就修成「不願意看見什麼,就有本事看不見」的高深道行,但起碼做到不願意寫什麼,就有本事一個字也不寫的絕情地步,天災人禍國難國殤這種題材,碰都不敢碰。然而自從前天在一篇報道,讀到震央生還者形容事發時「持續震了兩分鐘」,我便進入中了降頭的狀態,遠方的災難升級為私人夢魘,由朝到晚揮之不去。年輕時在三藩市體驗的一次強烈地震,維時約莫三十秒,站在工作室門框中避難的我,已經覺得那是名副其實的天長地久,腦海閃過的恐懼更換了七十二款姿態,搖蕩還沒有意思停下來。實在不能想像,長四倍的呼天不應如何能夠捱過──而且我們說的只是僥倖逃出的幸運兒,萬一困在廢墟,等待拯救隊伸出援手,就更加不堪設想。
級數由最初公佈的七點八修正為七點九,或者你認為零點一的差別微不足道,那就大錯特錯。衡量地震威力的黎克特,我們權宜稱之為「制」其實容易引起誤解,原文的scale指的是「度數」和「比例」。一級一級不是遞進,而是倍增,四級和五級的分別,是後者比前者強烈一倍,數目字的意義與慣性認知差天共地,所以乍看濕濕碎的零點一真是非同小可。
如果我沒有記錯,地底板塊移位引起的震動大致分兩種,一是左右搖,一是上下搖,後者的殺傷力較大,冧樓通常因此而生。這次最令人驚訝的是震力傳遞的廣遠,至於天隔一方的西西里艾拿火山於同時間蠢蠢欲動,則一點也不奇怪──地球本來就是唇齒相依的村落,村民為了個人利益破壞生態,委實太不爭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