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鄉巴佬 - 李純恩

都是鄉巴佬 - 李純恩

河南商丘的地方政府想拍一部自我吹捧的電視劇,為了增加說服力,通過中間人,花了九萬塊錢,找了一位「中央首長」為電視劇題字。結果錢付了,題字拿回來了,沒高興多久,卻發現題字原來是中間人冒寫的,那九萬塊錢的「潤筆費」,都進了中間人的腰包。
這種「假如我是真的」的故事,隔三差五就在中國發生。
由此也就想起一些經常去大陸辦事的「香港精英」,回來後常常跟人吹噓,說在北京見了誰誰誰的兒子,或者跟誰誰誰的侄子吃了一頓飯、跟誰誰誰的外甥打了一場乒乓球。
每次聽到這種炫耀我就笑,開始的時候,還好心告知一下:到了北京,滿大街都是「誰誰誰」的兒子,一點都不稀奇。這些「誰誰誰的兒子」,極少有用,大多無用。有用的自己早已大展宏圖,忙不過來,沒空跟你喝咖啡吃飯打乒乓球。可以跟你喝咖啡吃飯打乒乓球「榮譽一下」的,就是那幫無用的八旗子弟了。
誰知道,這麼說很傷「精英」們的自尊,有的還以為我「唔抵得」。那就算了。
其實還有更難聽的話沒說呢!那是在大陸,還有數不清的冒牌貨,見了儍到家的香港「精英」,開口就是「我爸是誰誰誰」「我叔叔是誰誰誰」,馬上吃穿不愁了。
許多每星期都要飛一次北京、上海的香港「精英」,其實比河南商丘的鄉巴佬還要土鈍,他們花的寃枉錢,天文數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