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談過「錘頭」,今日介紹其孿生兄弟「吊頸」(HangingMan)。「錘頭」其實是低位出現的「紙傘」;「吊頸」亦是脫胎自「紙傘」,但只在高位出現。
「吊頸」之名令人不寒而慄(只要把其燭身視作頭顱,便不難明白這個名字的來由),一看便知是主要利淡形態。標準的「吊頸」,須符合四項條件:
(1)此形態應在上升趨勢的頂部出現,其下影線長度,應至少是燭身的兩倍(見圖一)。
(2)細小的燭身位於整支燭的最上方,燭身是陰是陽並不重要,但一般認為陰燭會更為利淡。
(3)「吊頸」應該沒有上影線,但若有極短的上影線,亦算合格。
(4)「吊頸」雖屬一支燭構成的主要轉向形態,但必須翌日的跌市確認(最好是大陰燭插落),否則形態不成立。
在一段升浪中,好友節節勝利,某日開市後股價再度搶高,但旋即沽壓驟至,股價一度反升為跌,好友幾經頑抗,終於收復大部份失地,將股價托回近開市價收市,留下短短的燭身和長下影線。儘管好友仍能勉力托價,但沽壓之重已不可忽視,如翌日跳空而下或陰燭插落,即可確認好友已喪失控制權。
圖二可見,震雄(057)於06年12月初出現「吊頸」形態,翌日為同樣利淡的「射擊之星」,隨之出現裂口下挫,確認短期見頂。
圖三是另一個實例,恒地(012)去年11月中於高位見「吊頸」,翌日以陰燭插落,若仍持貨不放,就要坐艇,捱價捱足10元有多。留意由10月下旬至11月中,RSI已見頂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