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政策的重點,據悉,國家發改委為進一步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年初已將「價低者得」的風電特許權招標制度,改為採取限制最高最低價下的中間價模式。除了可吸引更多外資企業,更有助減低風電業界出現惡性競爭,從而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記者:杜思敏
以往風電特許權招標採取「價低者得」政策,導致業界出現惡性競爭,逾百家中外企業更因此撤離內蒙古風電市場。內蒙古發改委風電專家組組長陳通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訪問時便指出,發改委實施中間價模式後,相信外商投資會捲土重來。
「中間價」保護盈利
國際可再生能源金融論壇日前在北京召開,與會者多為外商,據悉不少外商都希望了解投資中國可再生能源的政策。
發改委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史立山指出,國家正力促能源多元化發展,故相信今年能源政策會有更積極的變化。就目前電源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過度等問題,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日前已表示,大力發展水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已成為當務之急。
根據國家的《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風電和生物發電為再生能源當中發展最快的範疇,而兩者的技術較成熟、成本也較低。不過,風電特許權招標以往的「價低者得」制度,卻令行業面對惡性競爭局面,窒礙企業盈利增長。
陳通謨表示,在長江以北地區,合理的風電價格應不低於每千瓦時0.56元人民幣,若低於此價,企業將無利可圖,但06年的風電項目招標中,內蒙古輝騰錫勒項目的中標者北京國際電力新能源,中標價格創出全國最低的每千瓦時0.382元人民幣。不過,在中間價保護下,內蒙風能招標電價已回升至0.51元人民幣。
中國風電月升三成
本港上市的風電企業當中,中國風電(182)近期強勢上漲,過去一個月急升逾三成,昨收報0.6元,無升跌。該公司近期積極拓展內地風電項目,繼月初宣佈與上海申華擴大合作,於遼寧省建新風電項目後;日前亦發通告指,正與國華能源就合營甘肅省的風電場進行磋商,項目總裝機容量估計為20萬千瓦,總投資額為18億元人民幣。
其他風電股昨亦有不俗表現,中國高速傳動(658)升2.25%,收報14.52元;香港建設(190)升2.37%,收1.73元。不少傳統電力設備股都有涉足風電項目,當中哈爾濱動力(1133)和上海電氣(2727),昨分別升5.35%和0.91%,收報15.36元和4.4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