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河水如屍水 「喝了會得瘟疫」<br>小孩長紅疹隨時爆疫潮

井水河水如屍水 「喝了會得瘟疫」
小孩長紅疹隨時爆疫潮

【本報記者都江堰、映秀鎮直擊】四川大地震倖存的災民,除承受喪親之痛,更需面對疫症威脅。踏入災後第四天,綿竹市爆發專門侵襲小孩的「紅疹症」,部份重災區則傳出陣陣屍臭。當局加派防疫人員噴灑消毒藥水防疫。大部份災區嚴重缺乏食水,村民擔心被腐屍污染的井水和河水傳播瘟疫,不敢飲用。本港傳染病專科醫生警告,疫症一旦爆發,病死的人數隨時比地震罹難者多一倍。

據了解,地震重災區綿竹市清平鎮爆發紅疹症,陸續有小孩臉上出現紅疹,須接受藥物治療。該鎮呼籲外界捐贈消毒藥物。
屬於震央汶川市的映秀鎮,災民視當地的井水和河水如屍水,看見有人取水就會喝止:「喝了會得瘟疫!」經營小吃店的阿紅向本報記者表示,現只剩一點亁糧,每一頓都不敢吃飽。她慶幸地震後頭兩天當地下雨,她用礦泉水樽注滿雨水來燒開水,但至昨日所盛的雨水只剩下不到四分之一。她擔心若災民再得不到救助,很快會傳播瘟疫。有當地災民估計,尚有8,000多具屍體未獲處理。

截肢保命的男童,茫然地看着護士。美聯社

救援人員到災場派水,災民一擁而上。美聯社

噴消毒水燒雜草辟臭

離成都約150公里的漢旺鎮昨日因天氣炎熱,城區不時傳出陣陣屍臭。有新挖出的屍體被棄置街頭,臭味在10米以外也能聞到。該鎮衞生院門口有防疫人員噴消毒藥水,並燃燒雜草辟臭。
綿陽市的體育中心安置了4萬多名災民,他們已多天沒有洗澡。有災民稱,「連喝水都有困難,那有水洗澡?」該市疫控中心設立專門治療點,為患腹瀉的災民治療,並化驗大便樣本。工作人員稱,當地現時並未發現腸道疫情。
離成都最近的災區都江堰城區,昨日明顯多了人戴口罩。當地火葬場人員表示,已加緊處理屍體,送到火葬場的屍體經家人確認後會盡快火化;昨日已不見地震頭幾天屍體堆積情況。
都江堰傷亡慘重的聚源小學的搶救隊伍昨已撤走,但街坊表示,仍有許多屍體壓在瓦礫下。另一方面,昨日有其他救災隊伍趕至,來自廣東佛山的救援隊帶備生命探測器,在估計埋了十多人的塌樓現場探測,但沒有發現。在場負責挖掘的武警指揮官稱,儀器大大加快救災進度,若證實沒有生還者,可用重型機器加快清理災場及處理屍體。

屍臭驟傳,災民以酒為親人遺體消毒。美聯社

四傷者感染氣性壞疽

成都華西醫院昨擠滿300名病人,其中4人患上可致命的「氣性壞疽」,院方須以高溫蒸汽治理。本港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解釋,此症源於泥土的梭狀芽孢桿菌,患者遭壓傷的肌肉感染後壞死,皮下有氣泡,又黑又腫,藥石無靈,必須截肢保命。
曾到南亞海嘯災區救災的勞永樂又指出,小孩出紅疹源自飛沫及空氣傳播的傳染病,可能是麻疹及手足口病等,「如果處理得唔好,傳染病死亡人數隨時比地震死嘅人多一倍。」處理不當的屍體本身不會引發傳染病,但可吸引蒼蠅、老鼠及野狗,加速傳染病散播。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警告,營養不良的小孩患上麻疹容易併發肺炎,死亡率大大提高,有研究發現,發展中國家的麻疹死亡率可高達33%。他又指,山區及農村的疫苗覆蓋率較低,增加爆發風險。以03年伊朗巴姆地震為例,當地災後首10周爆發上呼吸道感染,逾萬人中招。台灣9.21大地震後首四周的腸道感染也大幅飆升。
衞生部副部長高強昨表示,暫時未有傳染病爆發。政府已實施「分省包幹辦法」,即每個省分負責四川一個縣的防疫工作,目標是「大災之後無大疫」。

防疫須淨水丸 獨立帳篷減惡疾傳播

【本報訊】四川地震災區環境惡劣,傳染病一觸即發。本港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目前倖存的災民最需要獨立帳篷,減低飛沫及空氣傳播麻疹等惡疾的風險。災區又需要大量淨水丸保持食水清潔,防止腸道感染爆發,「呢啲設備仲有用過醫療人員」。

向災民派發防疫手冊

勞永樂解釋,「一人一帳篷」可有限度隔離患者,減低飛沫及空氣傳播的風險,切忌大規模聚居,尤其在室內,「千祈唔好全部人堆喺個大禮堂,空氣唔流通,好容易爆發傳染病。」災區小孩更應盡快接種麻疹等疫苗。腸道傳染病包括霍亂、痢疾及諾沃克病毒則主要經糞便傳播,災區急需亁淨食水及食物、衞生的洗手間及妥善的排污設施。若長期缺乏這類設施,惡劣環境可能滋生瘧蚊,瘧疾可能在災後一個月內爆發。
勞永樂又指,災民的傷口若處理不當,可能會大規模感染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或破傷風,嚴重可致死,因此災區需要大量傷口敷料。
內地軍事醫學科學院衞生防疫專家昨日抵達災場,並帶備防瘧疾藥物、食水消毒丸及化學檢驗設備,並密切監測水源污染的情況。專家又連夜編寫防疫知識手冊,準備向災民派發,提高衞生意識。衞生部副部長高強相信,地震後的衞生防疫工作會持續一段長時間,需要大量消毒用品,他促請衞生用品企業生產更多消毒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