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面對人民幣波動 - 因念

兩岸三地:面對人民幣波動 - 因念

上周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市場反應激烈,不但股市下調,單是討論人民幣往後繼續升值與否,也有不同的說法。
事情的發生,源於上周境外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市場(Non-DeliverableForward,NDF,全稱美元兌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外滙,是以人民幣為計價標準的計算滙率價差,並依到期當日北京外滙市場人民幣掛牌滙率換算為美元後,以美元結算,毋須交割契約本金,亦毋須持人民幣進行結算)經歷動盪的一周,人民幣兌美元遠期滙率急速貶值,就5月7日那一天,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NDF收市前急升至6.51,比前一天5月6日的6.44,增加了700個基點,是03年10月以來,滙率最大單日升幅。
這個上揚,在5月8日還繼續,達到6.6274。到周末,一年期美元兌人民幣NDF仍然維持在6.6以上水平。這反映市場估計人民幣在一年內的升值約為6%,遠低於之前8%至10%的升值預期。

憂財金公司班資回朝

人民幣滙率逆轉的風險,可以說是美國次按危機的延伸,這個估計總損失在3000億到5000億美金的困境,幾乎所有歐美金融機構無一倖免,花旗、瑞銀、美林、美國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摩根士丹利、滙豐、摩根大通、瑞信和德國工業銀行等,大部份在華都有相當投資的跨國財金公司,他們怎樣部署填補巨額的損失?假如預期中國內地滙率和資產市場收益到頂,套現回流操作情況湧現,必會造成滙率重創。
另外一個影響,也是次按危機的後遺症,就是中國出口增幅減弱,國際擔心中國經濟勢頭亦受到近年少見的障礙,對人民幣的支持是否也遇到懷疑?加上過去外商直接投資企業,不但透過轉移定價以「進出口貿易」方式完成資本流動,「高報進口、低報出口」的資本外逃方式減少賬面利潤,部份更從總部借入大量外幣債務,情況就如97年金融危機後韓國財團的困境。行文當日,正是四川大地震發生之後,祝願受災同胞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