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有一條歪理,是大災難利好經濟。看電視新聞,有受訪問的經濟師評論四川大地震,就搬出這套理論。
大地震有利經濟發展之說,即經濟學教科書也有提及的所謂「破窗理論」,此說意思是有好多樓房倒塌,便需要再建,於是便製造職位,而新建樓房的價值又可計入本地生產總值。
災難利經濟?
根據這個說法,你可以想像,經濟學家一看到四川的災情,無不大聲叫好的情景。這樣的場面說來令人心寒,難怪很多人認為經濟學家是只懂理性的冷血動物。
災難利經濟之說,不但冷血,而且是錯的,等於說我打腫你張臉,增加你的消費,促進跌打酒的生意,以提升經濟產值。如果這個說法說得通,那麼,要中國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升一倍,很簡易,不用等待地震或雪災,只須殺死一半人口就行。在數字上看,人均本地生產總值立即倍增,但人的生活水平是否因此而改善?
答案是否定的。大災難導致人命損失、心靈和肉體的創傷,即使是最完善的保險服務,也不能百分百彌補這不幸,更何況是缺乏保險服務的發展中城市和農村?
再者,很多設施被夷為平地,人民的生活定必大受影響,試問,一家人入住度假村玩樂,與一家人入住醫院療傷,其在數字上反映的經濟貢獻,可能是差不多的,但實際生活狀態就有天壤之別。
先立新後破舊!
還有,重建是有成本的,那學校倒塌,應該去教書的老師,被迫放下教職去做建築工人。地震之前,準備用來建設新橋樑和新公路的鋼筋水泥,現在改為用於重建舊橋和舊公路。人力和自然資源因天災而重新調配,原本可以用於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的經濟活動,被迫順延。
有論者說,大災難將一切推倒重來,有利革新,日勤認為,這是天方夜譚,在經濟學上,所謂「創造性破壞」,日勤稱之為「立新破舊」,意思是社會的前進,有賴人民持續的創意革新。日勤十分認同創意的重要性,但「立新破舊」有先後次序之分,未有任何立新之前就破舊,結果只會是破舊而無新,四處頹垣敗瓦。日勤說了這麼多,無非想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大災難荼塗生靈,令人民受苦,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說大災難利好經濟的經濟學家,只會令人輕視災難的破壞力和防治工作。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