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保安局去年決定分階段開放現時邊境禁區內的2,400公頃土地,規劃署本月將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在上水附近的缸瓦甫發展低密度住宅,多座昔日用作監察非法入境者的麥景陶碉堡,串連成一條文物徑,村落內的文化遺產則發展生態旅遊。 記者:蔡建豪
政府擬開放的邊境禁區地段橫跨整個新界北部,由東面的沙頭角海伸延至西面的后海灣,全長達18公里。有關地段現時大部份為鄉郊地區,包括鄉村、濕地、山丘地帶、農地及魚塘等。政府消息指出,規劃署將於本月開始為期三個月的諮詢社區及研究工作,了解社區對發展用地的意見及期望,作為制訂概念規劃草圖的藍本。
紅花嶺建議納郊野公園
該署初步構思以自然保育、保護文化遺產及促進可持續發展三個主題,建議包括將部份山區地段劃作郊野公園、建設文物徑及發展低密度住宅等等。在自然保育方面,建議包括透過公私營界別合作,進一步保護河上鄉鳥林及落馬洲一帶濕地;紅花嶺則建議納入郊野公園地段,以連接南面的八仙嶺郊野公園及北面深圳的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不同物種提供一個延續的生態環境。
禁區地段內的村落,不乏具歷史的鄉村祠堂及寺廟,估計具文化價值潛力的地點達300個。規劃署提出的建議包括以多座昔日用作監察非法入境者的麥景陶碉堡,串連成一條文物徑,個別村落的文化遺產景點,也會分別構成不同的觀景路徑,加入生態旅遊等配套活化地區。
在各項構思中,規劃署只建議於上水附近的缸瓦甫發展低密度住宅。另一個可持續發展重點則在落馬洲河套區,年底將開展一個針對性研究,但發展細節仍待與深圳方面探討,方向或開發高科技產業。
邊境禁區用地規劃初步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