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劍 - 陶傑

十年磨劍 - 陶傑

英國工黨內訌,首相白高敦民望低落,選民眼看這個新人,大事當前,只懂抓腮搔耳,顧左右而言他,覺得優柔寡斷,有點像香港前殖民地的某特首。
前首相貝理雅開始冷言冷語,說:身為首相,一天平均要作出三十個決策,白高敦不是這種材料。
從行政管理來看,白高敦患上了「專業心障」──他當財相太久了,他的管理心態,仍然是財政大臣那個時期。當財相,不必一天下三十個決定,只須籌備一年一度的財政預算案,注意經濟大勢,計算甚麼時候叫中央銀行加息減息,財相三十天才下一個決定。
財相幹得太久了,正如一位眼科專家,看了幾十年眼睛,手抓的儀器,全是看瞳孔的光鏡、辨眼球的窺視器,觀察的地帶,只規限在病人的額頭下、鼻子上的一片小小的地帶,忽然叫他轉當內外全科,改看傷風感冒、腸胃不適、心跳加速,一個眼科醫生也顧不過來。
當老闆,最怕是調動人事的時候,遇到這等夥計。譬如傳媒這一行,總編輯走了,臨時提升一個,找一個美工設計的頭頭來填補。這時這位美工設計師,能不能勝任總編輯的工作?他的心態,就要隨時勢而逆轉、拓張、顛覆。當總編輯,不止美術設計一項,還要管人事、文字、發行,他是一天作三十個決定的主管,不是美工頭目,每一期雜誌,想的只是平面視覺的效果。
一個美術人才,如果平時不斷自我裝備,譬如接觸歷史、管理、金融經濟的消閒書,開拓生活圈,往來的朋友各行各業,不止美術設計這一家,人生如戲,養兵千日,機會來的時候,就可以隨時改一個角色。本來唱文戲的,改當武生,或者反串當花旦,這種出幽入冥的本事,就叫通才。
學美術的人,兼通音樂;讀文學的人,學一點攝影,雖然有點業餘,但可以臨危受命,了解一點關於「人」的知識,必要的時候,有提升的機會。不錯,老闆一定不相信你有別的本事,他以為美術就是美術,你不可能懂金融,這是他的偏見,但叫你代理行政的總務,你可以改變他的偏見。機會之門永遠只為準備好的人洞開。十年磨劍,雖然那把劍有可能會白磨,永遠無人知曉你的劍術,但其間你賺到的是樂趣。白高敦的失敗,是他想當掌門,但一直沒有把劍磨淬得精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