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天府之國」之稱、養豬及種米行業發達的四川省,前天發生7.8級大地震,勢將令內地通脹飆向9%,加上人民銀行再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抽緊銀根,進一步打擊投資氣氛,上海及深圳綜合指數昨早低開,分別跌111點(3.1%)和31點(或2.8%),但因四月零售數據優於預期,令兩市全日跌幅收窄,最後滬綜指收3,560,跌66點或1.84%;深綜指收1,109,跌2點或0.19%。 記者:羅嘉銘
滬深兩地交易所發表公告,因地震無法取得聯絡,要求內地66家川渝相關上市公司昨晨停牌。不過,上海交易所昨晚指,滬市32間川渝公司已交代受災情況,今日起可復牌。相關公司的公告主要稱,受災情況並不嚴重,可迅速回復正常業務。深交所則指出,深市21家川渝公司,今天只有兩家可復牌,其餘仍要評估影響。
內房銀行股仍睇淡
人行昨日收市後公佈4月份貨幣供應數據,雖然廣義貨幣供應量M2升16.95%,但用於置業的居民貸款按年增加283億元,相比3月的增幅1,305億元,銳減78%,反映內地房產調控已見效,但金融專家相信,當局仍會適度控制樓價,嚴控通脹升溫,料內地房產股和銀行股仍「冇運行」,惟基建、農業和醫藥板塊則有重建概念。
光大證券分析師黃學軍對於大市表現審慎,他以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為例,指是次四川地震最終死亡人數或高達10萬人,令內地全年經濟增長放緩1%。他續稱,四川省06年豬肉和糧食產量分別佔全國比重10%和7%,相信6月份前內地通脹勢將被拉動0.5個百分點至9%新高,不排除人行屆時會再作更緊縮的調控措施。
黃學軍認為,現時災難數據還未完全出台,如果有大型國企在川渝的業務受到明顯打擊,將引發輕微的骨牌效應,但相信滬綜指不會再如1月份雪災般,由5319.86點暴跌至4月中「未減印花稅前」的低位2,990點,至少在3,000點的「政策底」有支持,投資者不用過度恐慌。他估計,在宏調陰霾籠罩下,銀行股和內房股會繼續領跌,基建、農業和醫藥板塊則有重建炒作概念。
內地股民對是次地震的影響不太憂慮。在內地網站網易的討論區,一些審慎唱好的網民表示,地震不會比之前的雪災對經濟衝擊大,加上受災地區的經濟不算發達,滬股有望在劇痛中前行。但有淡友指出:「甚麼災後重建,那地震造成這麼大的損失誰來消化啊?現在通脹這麼厲害,不更是雪上加霜嗎?股市難道不會跌嗎?誰會去接這最後一棒啊?」
不屑發災後財的網民則說,「四川傷亡損失慘重,投機者乘機瘋狂炒作醫藥、建材股票,發國難財,他們是民族敗類!可惡!」而晦氣的網民表示:「打壓股市的稅收,足夠賑災的了,我自從去年5月30(當日上調印花稅2倍)虧20%,到現在還沒希望,算我捐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