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狗死後才能原諒爸爸

八方人物:狗死後才能原諒爸爸

1967年陳安琪媽媽去世時,她只有17歲,弟弟14歲。「喪禮裏,除了神父,沒有大人,都由我與一班同學負責。」爸爸離開家庭,媽媽肺病三年含怨而終,留下一個心痛的結。11年後,她帶着複雜心情到德國波恩探望肝癌末期的父親。
那時她已經拿了獎學金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念傳理系,主修電影。九歲以後,父親沒見過她,至垂死時又思念兒女,她又憐又恨,「我好想問他為何一直不回來?為何不理會我們!」
1978年春天,電影系女生帶着超8米厘攝影機到達德國小鎮,父親苦撐着身體與德裔繼母來車站接她。
曾經非常疼愛她又曾經把她丟棄,積壓多年想質問的,都說不出口:「他又瘦又弱,病得像骷髏骨頭。」他活該嗎?9歲以前的快樂令她不忍心咒詛垂死的人。在陌生的德國,曾經夢想當外交官的爸爸沒有問弟弟為何不來,只在家裏找了兩對簇新的襪子交給她:「留這些給Michael(弟弟)穿罷。」一星期後,他進入醫院。
這位前台灣中國廣播公司製作人,在世的最後兩星期由修讀電影的女兒記錄下來。他側躺病床上的背影,成了複雜的總結。「我走後三天,他便去世。」媽媽的喪禮,父親沒回來;父親的喪禮,姊弟也沒有出席。「離開德國的早上,我心裏沒有寬恕他,想起媽媽多年悲慘的生活,他對她太不公平。」

值得記着的只有愛

現時58歲的女導演,中學時住在香港女青年會,媽媽在她上學時離世。停屍間裏,看見母親兩個鼻孔塞滿棉花,她立時號啕大哭,弟弟木然站在一旁:「他回到自己床上,才在被子底下大哭。」她弟弟是香港藝術中心畫廊前總監陳贊雲,現在於台灣發展攝影藝術。
2005年8月,安琪發現收養十多年的松鼠狗Baby撞牆,𤷪𤺧吼叫,原來病重多年的十六歲老狗,失去視力,「時日無多,我決定把牠離世前的生活拍攝下來。」12月裏,最後一夜,狗兒痛苦呻吟,「獸醫說過,那一刻要到來,你會知道。」日出後,主人送狗兒到獸醫診所,最後一針只需要三十秒時間,Baby安詳地在安琪懷裏去世。這是電影《愛與狗同行》的故事之一。
狗故事講人的感情:「她勾起母親病重不癒那段痛苦記憶。」母親的不幸,留下對父親的怨氣,父親去世了,她還能怎樣?數十年後,因為記錄Baby的死,讓她有機會與弟弟思量這一切,「我問弟弟怨不怨爸爸?」陳贊雲這樣回答:「It'shistory.不要再怨他。」
有些事最終會煙消雲散,值得記着的,只有愛。

記者: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