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執着理智,是一個大忌。人民幣是否貶值,根本不重要,真正關鍵是市場對人民幣升值空間的預期,覺得升得少,已經十分震撼。另外股市本身的水位亦有關係,假如在20000點,殺傷力只會有限,但在26000點,人人作為藉口先走為敬。
航空股之後,中石化(386)被開刀,指數跌幅有限,但重災區沽壓甚勁。在逐個擊破成為潮流之下,預計內房股會是下一個洗倉目標。少了油價風險,所以跌得較遲,但人民幣不再大幅升值成為新概念,加上宏調舊調重彈,內房股估值有下調空間,最重要是未認真受考驗,以航空股及中石化排山倒海式的拋售場面,內房股仍非常凶險。
其實外圍同期表現已不算太弱,日本跌得最勁,主因是油價大升。不過港股可以是另一個跑輸的市場,人民幣是一個新轉變,未完全反映在市場之上,而且當市場氣氛轉弱,忽然殺出社保基金又一次減持工商銀行(1398),是雪上加霜的新聞。在累積升幅約6000點之後,要回落至24000水平,其實是十分正常。
最近股市走勢相當難捉,趨吉避凶,比預測大勢更重要。指數波幅對比幾個月前已趨向正常,反映在股市的賭注今非昔比,主力戰場是商品及外滙,但少了短期投機,長線投資者的資金流向、組合調整便相形重要。油價勁升及人民幣有變,便令個別股票被拋售。
人民幣升值預期有變
這種市況一樣會有奇葩,思考角度要從風險因素所出發,可以避開油價,最好還不怕人民幣不升。服務型的公司,便應比製造型的公司為佳,舉一個不算太好的例子,比較冷門的中訊軟件(299),主力是替日本公司做軟件外包,便沒有原材料風險,人民幣成本而收外滙。瑕疵是交投欠活,細價股不是潮流,但中型股應該也有類似的對象,不妨動動腦筋。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持有工行及中訊軟件。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