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少女當導遊變伴遊

特稿
少女當導遊變伴遊

暑期工陷阱五花八門,基督教女青年會最新出版的暑期特刊,列出多宗真人真事暑期工騙案。
初出茅廬的事主雯雯,獲朋友告知有一內地前來的親戚想找人在港作導遊,帶他四處遊覽,然而過程中,內地旅客不時對雯雯毛手毛腳,起初她不敢抗拒,當對方欲進一步行動時,雯雯才開聲喝止,該內地旅客其後表示已向別人付錢,徵求的是女伴遊而非女導遊。
女青提醒求職者,當友人介紹工作時宜了解對方是否可信,並避免與陌生人前往僻靜地方。
有人首份工作便碰上釘子,但也有人在暑期工找到寶貴工作經驗。

張建宗體驗基層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首份工作是在大學暑假期間,到一間製造女士手提袋的工廠當雜工,目的是體驗基層生活,他接受女青訪問時說,雖然工作辛苦,但十分滿足,因為可以學到工廠運作,「我自己會將暑期工的收入放在第三位,因為我認為藉着暑期工了解社會、工作世界及建立自信心,比賺取收入更加重要。」
本報記者

暑期工陷阱逐個捉

-金字塔/層壓式推銷術-
傳銷公司刊登廣告招聘員工,然後游說應徵者購買較市面昂貴的貨品,加入傳銷行列

-色情陷阱-
利用高薪吸引應徵者,當求職者簽約後才知道實際工作情況

-騙財星探-
自稱模特兒或配音公司人士,主動接觸過路行人,誘使他們付款報讀訓練班或參加美容或健身課程

-金融投資騙局-
高薪招請文員或抄寫員,然後不斷慫恿員工投資,最終以投資失敗為名騙取金錢

-違法工作-
利用青年進行不法勾當,例如售賣翻版產品及進行非法募捐等

-徵收不合理費用-
以各種名目向求職者徵收不合理費用,例如登記費及資料處理費等

-盜取個人資料-
騙徒可能假借招聘為名,向求職者索取個人重要資料,如銀行戶口資料,其後利用有關資料向財務公司借貸

資料來源: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