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針:兩朵金花耀中華 - 余杰

探針:兩朵金花耀中華 - 余杰

圍繞一個並不神聖的奧運火炬,中共當局成功地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狂潮。愛國賊們充份地享受了一次愛國的「自由」──他們有在巴黎、倫敦、華盛頓、首爾等別人國家的首都追捧火炬、抗議西方的自由,卻沒有在北京這個自己的首都遊行示威的自由;他們有到家樂福門口去喊幾句抵制口號的自由,卻沒有到天安門廣場去支持奧運會的自由;他們有抗議CNN偶爾發表幾句「辱華」言論的自由,卻沒有抗議中宣部長期剝奪所有公民知情權的自由。
對於中共當局來說,民眾的愛國必須是收放自如的、一切言行聽指揮的愛國,否則便是破壞穩定大局,危害國家安全。愛國愛到這樣的份上,憤青、憤中和憤老們也夠窩囊的了。
在這場奴才向奴隸主爭先恐後地效忠的鬧劇之中,兩個柔弱卻剛毅的女性的身影特別引人注目。她們都是剛剛上大學不久的小女生,本來還是在家中向父母撒嬌的年齡,卻義無反顧地站了出來。她們穿越了大漢族主義的迷霧,戳破了「大國崛起」的肥皂泡。這兩朵「金花」便是來自青島、就讀於美國杜克大學的學生王千源和香港大學哲學系學生陳巧文。而站在她們對面的,是一群張牙舞爪、污言穢語的紅衞兵,以及更多的躲藏在網絡背後的青年法西斯。

王千源重新認識西藏

王千源的覺醒始於在杜克大學學習期間與四名西藏同學的交往。此前,她不認識一個西藏人,對西藏的看法全部來自官方的教科書,當活生生的西藏人出現在她的生活中時,她固有的看法改變了:「現在我了解西藏人懷有一種和我們不同的世界觀。我的西藏同學們是信仰堅定的佛教徒,他們的信仰啓發了我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就像所有的中國人被教育而成為的一樣,我曾經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不過我現在看到了更多的東西,看到了生命還有靈性上的一面。」

陳巧文上街顯示勇銳

王千源嘗試理解西藏的悲情,並呼籲漢人應當像手足一樣善待藏人,卻被視為漢奸,千夫所指,甚至殃及國內的父母。
王千源明確反對西藏獨立,陳巧文則公開支持西藏獨立。陳巧文在香港大學貼出雪山獅子旗,卻立即被內地學生的大字報所遮蓋;她在奧運火炬接力的時候前去示威,卻被香港警察奪去旗幟並被抓走。這位年僅二十一歲的女孩,在獲知王千源的遭遇之後,仍然走上街頭,頗有昔日「以一人敵一國」的法蘭西聖女貞德的勇銳。
無論是同情藏人的遭遇,還是支持西藏獨立,都是不可剝奪的言論自由。統獨分歧,客觀存在,不可抹煞。「獨」非「毒」也,獨立不是一個負面價值,民族自決乃是一百多年來世界通行的普世原則。中國人一聽說獨立便痛心疾首、咬牙切齒、不可理喻,是因為患上了為了統一不惜血流成河的「統一病」。王千源和陳巧文的出現,正是此種病症的「解藥」。
為甚麼每到歷史轉折的關鍵時刻,都是女子扛起黑暗的閘門?毛澤東時代被槍殺的北大才女林昭,曾經留下這樣的詩句:「鷹隼啄食了你的心肺,鐵鏈捆束着你的肉身。但你的靈魂比風更自由,你的意志比岩石更堅韌!」我要將這兩句詩歌轉送給王千源和陳巧文,願你們如德國詩人里爾克所說──挺住,便意味着一切!

余杰
中國獨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