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傳媒報道,五大火電集團近日已向電監會再度反映,要求啓動煤電聯動機制,據報今年首四個月,五大火電企業全面錄得虧損,資料顯示,首三個月電力企業業績只是銳跌,如首四個月錄得虧損,則4月份表現極差,處境更為嚴峻。
首季盈利大跌九成
上周剛討論過大唐發電(991)首季盈利4.3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上年同期下跌49.5%,而華電國際(1071)首季盈利只有2178萬元,跌幅更達92%,情況較大唐惡劣。
華電首季上網售電增長59.6%,營業收入只增54.6%,反映電價下跌,而發電量增加以及煤價大幅上升,營業成本增69%,財務費用增加83.7%,是去年大量發電機組投產有關利息損益化的影響。
華電去年底控參股總裝機容量21745兆瓦,其中6035兆瓦於去年內投產,去年底總借貸378億元,總借貸比率264%,該等借貸來自銀行、股東、國家及短期融資券,財務費用13.8億元,較上年增加9.3億元或204%,是煤價上升外的主要影響,至於耗煤成本,連同發電量增加計,燃煤支出為115.6億元,較上年增加37億元或47%,佔經營費用比重由62.8%升至66.5%,兩項支出已增46.3億元,為此,去年盈利只有11.96億元,較上年減少434萬元,雖然減幅只有0.36%,但營業額增幅卻有38.4%,業績顯然不理想。
華電年來發展甚速,這是兩三年前安排的計劃,當時市場極度缺電,而去年的利用小時為4674小時,較上年降低568小時,相當於設備使用率53.3%,數字較低,可能與投產期有關,而今年首季的利用為1218小時,已增120小時,仍然偏低,反映有供過於求之象。
華電並無投資電力以外業務,但發電則包括火電、水電、風電、核電及生物質能發電等,在建中項目仍有1385兆瓦,也有多個項目處於前期工作中。
母公司續注資利好
華電已建議發行分離交易可轉債,集資53億元,計劃以20億元向母公司收購1間火電、1間熱電及2間水電廠,未來的收購還有位於多個地區的資產,集資主要作收購,不重於償還債項,而該4間電廠利潤較佳,對華電有利,繼續的收購,應是母公司擬透過注資達到整體上市。
華電現價2.63元,往績PE11.9倍,息率2.6厘,今年業績難料,先看消息發展,而計劃的注資,基本上有利,短期走勢,視乎電價能否調升或可否獲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