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是最現實、最能反映經濟狀況的行業。在經濟蓬勃時,投資銀行家可賺取遠遠跑贏人均收入的豐厚報酬,打造不少打工皇帝;但在經濟轉差時,這些職位往往朝不保夕,即使倖免於被裁,亦要作好花紅收入大減的心理準備。作為精明的投資銀行家,必然會好天收埋落雨柴。次按及信貸危機不斷擴大,迄今未有完結迹象,銀行業裁員節流聲音不絕,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家個個人心惶惶,擔憂炒魷大信封隨時送到手。
因近廚房成重災區
金融危機打擊就業,並不局限於華爾街,只不過金融業最近廚房,成為裁員重災區。根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單單金融業於今年4月便裁減了2.3萬個職位,令今年頭4個月的裁員人數總和增至49825人,相等於去年全年裁員人數。其他裁員重災區包括政府及非牟利機構、運輸業、汽車工業及零售業。
經歷了今次風暴後,金融機構為次按衍生工具進行的減值沒完沒了,財政健全備受質疑,股市榮景不再,亦迫使他們縮減高風險業務規模,部份銀行更基於短期缺乏前景,把投資銀行部門出售甚或摺埋。例如首季再勁蝕109億美元的瑞銀,宣佈再裁員5500人,包括2600名投資銀行家,大摩亦預告6月前再減少1500人,連同去年10月至今裁減的3000人,減少的人手將佔僱員總數一成。另外,之前已削減5%職位的雷曼兄弟,亦打算本周宣佈再裁減5%人手。
由於職位難有保證,華爾街從業員再不敢過於高調,以致一個專門追訪銀行家日常生活的電視節目《華爾街戰士》(WallStreetWarriors)亦因找不到足夠華爾街要員參與而瀕臨停播。這場風暴何時才打完,確實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