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踏入第二季後即出現強勢反彈,惟正當市場探討這是「牛市未死」還是「熊市反彈」的時候,外資大戶已連環出擊,根據港交所股權變動披露顯示,涉及持股逾5%的主要股東當中,有「大細摩」之稱的摩根士丹利及摩根大通,在上月成為最活躍買賣的外資大戶,當中大摩對港股前景似乎甚悲觀,期內淨減持股份高達20億元。 記者:陳景揚
4月份港股錄得11.3%升幅,摩根大通居功至偉,該行期內淨投入逾66億元增持港股,當中更豪擲30.5億元掃入業績欠佳的中國人壽(2628)、中石油(857)及表現不穩的港交所(388),顯示摩通對近期弱勢股份情有獨鍾。
獲摩通垂青的國壽及港交所,總結上月分別獲16.5億元及15.7億元資金淨流入,是外資大戶增持最多的兩隻股份,至於具有內需概念的中國最大女裝鞋零售商百麗國際(1880)亦錄得11.2億元資金淨流入。
大摩賣貨淨套現金額20億
不過,摩根士丹利卻看淡港股前景,期內淨流出金額高達20億元,沽出的遠洋地產(3377)涉逾2.09億股,套現12.4億元,持股量由4月22日的6.15%驟降至1.48%,似對內房股心灰意冷。與此同時,大摩先後沽出平安保險(2318)及華能電力(902)860萬股及4730萬股,分別套現5.48億及2.41億元,持股量更降至5%以下。遠洋地產及平保順理成章成為被沽得最狠的股份。
港股欠上升動力
其實港股於5月6日及7日曾兩次觸及黃金比率0.5的位置26300點,惟兩日收市皆未能站穩,顯示港股暫時缺乏上升動力,股市隨即出現調整,月初至今港股已由26241跌至25063,跌幅達4.49%,或許大戶早已洞悉「五窮六絕七翻身」的道理,踏入5月即沽貨頻頻,摩根大通沽出華潤創業(291)近1億元股份,瑞銀則出售馬鋼(323)約8900萬元股份,加上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亦不甘後人,出奇不意地拋售工商銀行(1398)逾3600萬股,涉資金額高達2.2億元。
不少大行已發表報告呼籲投資者沽貨離場增持現金,市場亦普遍相信港股會再有調整,預料支持位處於24500。
大戶上月買賣行動總結
--大戶淨流入最多股份--
公司:中國人壽(2628) 涉資:16.5億元
公司:港交所(388) 涉資:15.7億元
公司:百麗國際(1880) 涉資:11.2億元
公司:中石油(857) 涉資:10.2億元
公司:招商銀行(3968) 涉資:7.1億元
--大戶淨流出最多股份--
公司:遠洋地產(3377) 涉資:12.4億元
公司:平安保險(2318) 涉資:5.5億元
公司:江西銅業(358) 涉資:3.8億元
公司:華能電力(902) 涉資:2.6億元
公司:國航(753) 涉資:1.5億元
--最活躍買貨大戶--
大戶:摩根大通 涉資:66.5億元
大戶:德銀 涉資:26.2億元
大戶:瑞銀 涉資:12.3億元
大戶:MiraeAsset 涉資:7.4億元
大戶:摩根士丹利 涉資:3.4億元
--最活躍沽貨大戶--
大戶:摩根士丹利 涉資:20.6億元
大戶:瑞銀 涉資:14.9億元
大戶:摩根大通 涉資:6億元
大戶:滙豐控股 涉資:5.5億元
大戶:德銀 涉資:3.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