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時興坐郵輪,五月的藍天,加勒比海的晚風,希臘小島的晚雲,最新的一艘,重十六萬噸,挪威下水,叫做海洋自由號。乘郵輪,海上九天八夜,港幣兩萬多元,如此民主的消費,哪能不令人聞價而流淚?
海上之旅不貴,但要自付機票。香港飛邁亞米,乘郵輪的人,有一種富貴的幻覺,自然不會搭經濟位,要乘商務艙。到了邁亞米,當然順道停紐約三天,看一場歌劇。跨門檻進屋,室內的裝修不貴,門外那條走廊,門口那塊小地氈的配套要花點錢。
然而能出門,不計較這一切。登上郵輪的人,一定有一兩個好朋友患上癌症,最近逝世了,先是悲哀,出席亡友的葬禮的那一個上午,陽光普照,鳥鳴深幽,走出墓園的一剎那,一切都看開了,才決定乘一次郵輪,首選加勒比海。
一客兩萬多元,連住宿和餐膳,郵輪公司是怎樣賺錢的?上了船就知道。除了賭場,還有名貴的紅酒拍賣,視乎緣份,有時在伊麗莎白女皇號上,會遇到一幅畢加索的立體時期真蹟拍賣,這些玩意,郵輪公司才在暗暗掏顧客的腰包。
就像住酒店──酒店房間裏的冰箱,千萬不要動,一罐可樂,賣八十港元,一包麥提莎朱古力,作價五美金。誰都知道,如果敬移玉步,到酒店對面的便利店,一定省回許多錢。酒店的卧房,許多大量折扣批發給旅行社,是賺不了錢的,冰箱裏的零食才賺,賺的是人的惰性──明知道便利店就在對街,但你們是第一次結伴來,她在這個Trip,把第一次奉獻給你,她在浴室裏,包着一條毛巾走出來,說想吃一包朱古力,你坐在床沿,是不會跑到街上,省回那幾十元的對不對?
郵輪公司在荷蘭,製造在德國,名字叫伊麗莎白,這一切,都是品牌的保證,背後有五百年哥倫布以來的航海交通史。對呀,沒有帝國主義的掠奪,會有今天的郵輪享受?打開窗簾,油黃的甲板,雪白的船舷,寶藍的一線水天,謝謝你,哥倫布、麥哲倫、鐵鈎船長。民主的消費,高貴的享受,這四百年的世界歷史,很公平,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