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巴頓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老兵巴頓 - 劉紹銘(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二次大戰期間,名字最常在中國報刊出現的兩位美國將領是麥克阿瑟和艾森豪威爾,分別是太平洋戰區盟軍總司令和歐洲盟軍最高統帥。我小時候常聽長輩言談間提到「麥帥、麥帥」,後來才知說的是麥克阿瑟元帥。麥帥奉命撤出菲律賓,登炮艇離開前說:Ishallreturn。後來他真的回來了。
艾森豪威爾呢,這位1944年6月6日率領盟軍登陸諾曼第的統帥,理應一樣受到中國老百姓的記掛,但少年的我,始終沒聽叔伯輩暱稱他為「艾帥」。歐洲已遙不可及,更不知Normandy是天涯海角的那一方。怪不得我們對姓艾的比較冷落。
其實二次大戰期間美國還有一位風頭十足的陸軍上將巴頓(GeorgePatton,1885-1945)。1944年他率領的第三兵團跨越法國、穿過萊茵河,直搗捷克。他驍勇善戰,脾氣火爆,戰場上看到稍作「閉目養神」的士兵即拳腳交加,因有OldBloodandGuts之稱,簡直就是張飛再生。老電影《Patton》,就拿他作傳,主角是GeorgeScott,演得神肖。巴頓一生輾轉沙場負傷累累,都活過來,結果死於車禍,說來是個bloodandguts的收場。
BrianMacArthur編的二十世紀演辭(《ThePenguinBookofTwentieth-CenturySpeeches》)收的文稿篇幅長短不一。其中三篇短得難以稱為「演辭」的是巴頓在誓師出發前對士兵的peptalk。Peptalk多為即興體。他老兄以peptalk揚名,語言別具一格:
率領這兵團的本來不是俺。俺也想不到會身在英格蘭。最先找出其中原委的該是天殺的德國佬。總有一天我會命令他們用兩條後腿站起來吼叫,「老天爺!這不正就是那天殺的第三兵團?不正又是那巴頓狗娘養的?」(SomedayIwantthemtoriseontheirhindlegsandhowl:"JesusChrist,it'sthatgoddamThirdArmyandthatsonofabitchPattonagain")。
這麼一個老粗集種族和性別偏見於一身不在話下,但一到生死存亡關頭時,卻表現了「美國精神」:放下了個人情意結,唯才是用,變得colorblind。BlackPanther是黑人組成的坦克兵團。巴頓向士兵致歡迎詞時說:
大家聽好!你們是美國陸軍史上第一個黑人坦克兵團。如果你們不是實在了得,俺也不會把你們調派過來。俺部隊裏什麼都是頂尖的。只要你們上前線把那些狗日的Kraut殺個片甲不留,你皮膚是什麼顏色俺一點也不在乎。
Kraut是貶語。據說德國人嗜食sauerkraut(泡菜),故有此稱。巴頓拿的是槍桿,難得的是懂得寫作三昧,他「王八羔子」、「媽那巴子」、「四腳禽獸」詛咒過後,居然懂得要換換調兒,乃改口罵德國佬為「鹹酸菜狗娘養的崽子」,thoseKrautsonsofbitches,確是別具一格。看來巴老在西點軍校修的課,「兵法」外也有文章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