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太的五歲小女兒近日發燒,身上更長滿紅疹,她擔心是奪命流感或是麻疹,於是立即帶女兒看醫生,醫生診治後說是猩紅熱。黃太未聽過猩紅熱,想知道是甚麼疾病及怎樣預防?
小朋友容易忽略個人衞生,而且抵抗力較弱,易經接觸感染各種傳染病,猩紅熱便是其中一種。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猩紅熱是由化膿鏈球菌引起的感染,主要經由吸入或接觸病原等途徑傳播,通常影響兩至八歲的幼童,患者除發燒及喉嚨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外,也會長出觸感如沙紙的皮疹,與麻疹或過敏性皮疹不盡相同。
何栢良解釋,化膿鏈球菌進入身體後,會釋放出一種影響皮膚的毒素,令皮膚出現一種獨特的紅色及紅疹,故名為「猩紅熱」(ScarletFever)。此病是本港的法定傳染疾病之一,去年共有224宗猩紅熱個案呈報,今年首三個月也有82宗,較去年同期為多,個案多發生在上課的月份,7及8月暑假期間患病個案明顯較少。
有少數患者可能會出現中耳炎等併發症,但抗生素能有效治療猩紅熱,保持良好個人衞生能減少被病菌感染,患病小朋友應留家中休息,以免在學校播菌。
猩紅熱引致的皮疹,初時主要集中在身體或頸部,然後蔓延四肢,特別是腋窩、肘部或腹股溝,但甚少出現臉上,數天後皮疹漸退,手掌和腳板底會脫皮,患者也會出現俗稱「草莓舌」的獨特症狀,舌頭如士多啤梨般點點紅色。
註:歡迎讀者提出疾病疑問,「周日clinic」電郵地址: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