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熱潮繼續升溫,以致明年接踵在香港舉行的東亞運動會,亦難免暫時受到冷落。四星期前,東亞運公司在香港公園設置了一個香港金牌運動員成就展,其實亦值得一看。
看完這個展覽,引起我幾分感觸。首先,這個設在室內運動場一條通道的展覽廊,無論如何都不能算是真正有地位的展覽場地;令人奇怪的是,香港在過去20年其實不乏新建成的體育設施,若然是真正尊重香港體育成就的話,何以連一個永久性的展覽館都沒有呢?
沒有固定場地就無法真正做文物搜集和保存的工夫,更遑論搞研究了。金牌選手借出的物品無疑珍貴,但更具歷史價值的文物,應該還有很多很多。過往,香港偶爾會有以體育為題的展覽,但全部都屬於短期性質,都是趁着熱潮,作為點綴助興;這種「朝行晚拆」的形式,叫體育文化的種子如何生根?
我無意批評東亞運公司的做法,因為這並非他們的任務,而且力不能及,令人感慨的是香港的大環境。
文:李德能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