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救援品上貼標籤 緬甸軍頭冒認捐贈<br>冷血無恥

外國救援品上貼標籤 緬甸軍頭冒認捐贈
冷血無恥

緬甸軍政府只接受國際的捐款和救災物資,卻將外國救援人員拒諸門外,昨天更無恥地在外國救援物資上,貼上軍方將領的名字,冒充是由軍頭捐出,把賑災變成宣傳騷。聯合國向國際募捐1.87億美元(14.5億港元)捐款,不禁令人擔心究竟有多少善款和物資,能真正落入災民手上。

緬甸官方電視台昨日播放片段,只見軍頭丹瑞(ThanShwe)在當局精心安排的活動上,親手將一箱箱的物資交給災民。鏡頭此時對準那箱物資,上面貼了軍方領袖敏瑞(MyintSwe)的名字,並用粗體字書寫,但箱下方有一行字體較小的標籤,印着「來自泰國的援助」。
軍政府前天宣佈,明天准許美軍運輸機降落,但只要物資和錢,不准救援人員入境,目的除了防止外力干預外,還把外國人的善心捐輸冒認,大肆吹噓是自己的「善心」。「英國支持緬甸運動」(BurmaCampaignUK)的總幹事法曼內爾(MarkFarmaner)感慨地說:「地方指揮官都將自己的名字,貼在來自亞洲的物資上,在他們管轄的區域內分發……,物資並非送到有真正需要的災區。」
冒充捐獻人,固然令人憤怒,但最令人擔憂是,物資無法送到災民手上。有貨車司機自發運兩噸米到災區,卻被政府沒收,指軍方會代為分派。

四架飛機物資被充公

前天被軍政府沒收的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兩架飛機高能量餅亁,至今仍未獲放行,軍方昨天再充公世界糧食計劃署兩架飛機的救援物資,令人擔心軍政府侵吞救援物資。
聯合國救援工作發言人霍西(RichardHorsey)表示,仍有100萬人未收到救援物資,救援進展「顯然太緩慢」;而紅十字會亦指出,僅十分一(22萬)災民得到救濟。
災民拿不到救濟品,主因是只有極少數擁有救援經驗的國際組織人員,取得入境簽證。此外,軍政府只有15架又老、又殘舊的直升機,無法運送大量物資到偏遠災區。身處緬甸的丹麥紅十字會總幹事拉德卡爾(AndersLadekarl)說:「沒有直升機、沒有船,要進行救援行動簡直是噩夢」。
儘管如此,聯合國向國際社會籌募1.87億美元(14.5億港元)捐款,40個國家已認捐6,700萬美元(5.2億港元)。

三分一災民傷口含膿

災區情況一日差過一日,在重災區博加萊鎮(Bogalay),可憐的母親多拉瑞帶着五名兒女在路邊行乞,「我們幾天沒吃飯,孩子們只吃香蕉和椰子,他們越來越虛弱」。在拉布達鎮(Labutta),當地一位醫生指,三分一災民的傷口出現膿毒,血管受細菌感染,可引致器官衰竭,而大部份病人出現腹瀉脫水情況,情況堪虞。
美聯社/法新社/德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