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專版<br>執法‧爭標 一個乒賽兩個港人夢

奧運專版
執法‧爭標 一個乒賽兩個港人夢

倒數89日
距離北京奧運開幕尚餘89天,港人翹首期待港隊乒乓球手能像上屆奧運的李靜和高禮澤般,以出色表現晉身頒獎台。將臨場觀看京奧乒乓球賽的理工大學數學系常務副系主任陳昌麒,卻要暫忘國籍和港人身份,不能為港隊吶喊助威,因為他要以中立、客觀的態度,擔任京奧乒乓球比賽項目的副裁判長。 記者:梁美寶

陳昌麒自言個人乒乓球水平「業餘過業餘」,卻可以憑着裁判身份,從初賽到決賽最後一局都不會被淘汰,「做裁判唔係睇技術好唔好,係要靠客觀判斷同裁決。」京奧的乒乓球裁判團,設有一名裁判長、三名副裁判長,再加上28名裁判員。各裁判員負責主持賽事進行,裁判長及副裁判長則負責編排賽事、流程及在裁判員無法作出判決時,由包括陳昌麒在內的正、副裁判長定奪。

理大教授任副裁判長

04年雅典奧運,中國乒乓球選手馬琳的球拍,一度被大會器材委員會指厚度超出規定,可能被取消參賽資格,但賽前曾量度過球拍的裁判分析,可能是雅典氣溫高,令球拍的膠皮和海綿過度膨脹所致,這番話最後打動了裁判長,讓馬琳保住參賽資格,後來他更與搭檔陳囗奪得男雙冠軍。裁判的確是運動員的生死判官。
能躋身乒乓球項目裁判團的領導層,陳昌麒的正職卻跟乒乓球風馬牛不相及。他在理工大學負責教學、研究及處理行政事務,只是自80年代起熱愛觀看乒乓球比賽。閒時除了與同事、友人切磋球技外,也接受乒乓球裁判訓練,在裁判生涯中拾級而上,由為本地賽事執法起步,亦曾多次在國際賽執法。
陳昌麒從不擔心因球技差而被質疑其專業資格,「論技術,佢哋(李靜、高禮澤等乒乓球手)一定好過我好多,但做裁判唔係睇技術好唔好,係要靠客觀判斷同裁決。」裁判長及副裁判長主要負責編排賽事、解釋球例疑團,及當裁判在賽事中難以判決時,作出定奪。

執法絕不偏袒港孖寶

他笑言擔任裁判長必須擁有「金睛火眼」,平日透過研究數學當作訓練,對球賽作出客觀裁決有極大幫助。至於北京首次主辦奧運,陳教授身為中國人,他強調具體育精神及專業判斷,絕不會偏袒香港或中國大陸的選手,笑言即使是「孖寶」李靜、高禮澤在比賽中也不會有着數。
奧運將至,陳作為冷靜的裁判也難掩興奮心情,「呢場係好大比賽,心情都好興奮,始終第一次喺北京舉行。喺比賽場時候,好波我會欣賞,更加盡量做好呢份工。」為了備戰奧運,他與其他裁判去年12月已往北京參加預賽測試。

高禮澤單打信心不減

04年雅典奧運乒乓球,港隊乒乓孖寶李靜、高禮澤咬緊牙根一分一分撐下去,終於取得男雙銀牌。
四年後兩人仍是港隊奪標希望,可是,今屆奧運取消了男雙比賽,孖寶合作或許已成絕唱。
高禮澤說,今年奧運的乒乓球比賽只餘下單打賽及團體賽,團體賽包括四場單打及一場雙打,港隊目前仍未定出是否由孖寶拍檔。他坦言,由於沒有了男雙比賽,未必有機會與李靜再合作。
為了備戰奧運,高禮澤每周五天進行五個半小時、包括跑步舉重的體能訓練。已屆32歲的高禮澤坦言,年紀漸大,這次可能是他的最後一次參加奧運了。
高禮澤認為,今屆會較雅典奧運獲得更多人支持,自言有信心「打高一班」,「如果香港隊唔係對住中國隊,相信80%觀眾都會支持我哋。以前唔係喺中國地方打,好似上屆雅典奧運,只有在場中國人會支持我哋。」
高禮澤和李靜在雅典奧運敗給中國隊的陳囗和馬琳,06年多哈亞運卻反過來打敗這對老對手,取得金牌。
對高禮澤而言,這說明各世界級選手實力相若,能否取勝主要看臨場發揮,「有主場之利,我都會打得興奮。」他將與隊友提前到北京,7月到當地場館實地作適應練習。
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雷雄德坦言,李靜或高禮澤在國際乒乓球單打賽,均非世界排名最高的選手,兩人擅長雙打,但今屆奧運賽事只餘下男團及男單,他認為「孖寶」奪標機會或較細。

李靜(左)與高禮澤這對乒乓孖寶,是港人的奧運獎牌希望。 資料圖片

乒乓孖寶之一高禮澤認為在北京比賽,有信心打高一班。 張志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