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上台在即,兩岸「三通」指日可待。但海峽兩地的大學生卻急不可待,並率先「破冰」!12名大陸與台灣的大學生,上月底駕駛由香港外展訓練學校借出的遠洋帆船「香港外展精神號」,利用這條僅20米長、無任何機械動力的風帆,從香港出發,用四日三夜橫渡台灣海峽,全程逾835公里,完成了一次歷史創舉,途中經歷的風浪險阻,包括台軍在外海的火炮試射演習,令大學生們終生難忘。有內地大學生抵埗後,興奮得親吻台灣的土地。
這個名為「破除冰閡」(BreakingTheIce)行動,由台灣外展教育基金會與世界領袖教育基金會主辦。台灣外展教育中心經理徐先生昨日向本報介紹,12名參加的本科學生中,8人來自島內大學,4人來自大陸,包括北京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12人都全沒航海經驗,僅在出發前,在香港的外展訓練學校基地培訓了兩天,上月25日清晨,他們駕駛這艘只有20米長的帆船「香港外展精神號」,從香港西貢出發,開始橫渡台海。另有三名本港工作人員隨船。
遇台軍演習如歡迎禮炮
台灣海峽以風大浪急著稱,尤其以無動力帆船行駛,更是危險重重。隨行的一名台灣記者形容,此次旅程十分艱巨,還指早在清朝已流傳一首「渡台悲歌」,頭一句已相當嚇人:「勸君切莫過台灣,台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誰都難。」12名無任何玩風帆經驗的大學生,親自負責操控帆船,不但要面對四、五米高的海浪襲擊,還要閃避各種船隻;最驚險是,帆船駛過台島南部墾丁對出海域時,曾經歷台灣軍方在該處海外火炮試射演習,不過,轟轟的炮聲被他們視為迎接扺達的禮炮。
北京學生親吻高雄土地
4月28日,他們終於抵達高雄茄萣興達港,完成了兩岸的創舉,航程達835公里。來自北京的大學生吳昊在抵達終點時,興奮得親吻興達港碼頭的土地。台灣長庾大學學生廖國志憶述此程時感觸:「我覺得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國籍問題或是政治意識問題,都蕩然無存了,唯一體驗到的,是大家同在一條船,不會分你是大陸人或是台灣人。」自1949年迄今,台灣海峽一直處於對峙隔離狀態,要經本港或第三地通航,但以民間團體使用完全無動力帆船橫渡海峽,此為首次。
本報記者
風高浪急 第一天就嘔八次
「光是第一天,我就吐了八次!」參與橫渡台海之旅的台灣學生形容,當遠洋帆船一駛出海,嘔吐聲就此起彼落,之後每碰到大風浪,便全船人一同在嘔。直至看到一條條海豚從海面躍出,優美景象令大家興奮,才感到不枉此行。
見海豚躍出 興奮忘苦事
來自台灣清華大學的賴宥材同學指,只有20多米長的帆船在浩瀚的台灣海峽航行,只要小小的風浪,就能把船上的人拋得連「黃膽水」也嘔出來。事實上,全體學生除了工作、睡覺,常見動作就是抱着肚子在船尾,把吃下的東西嘔出來,「餵海豚」。
台灣長庚大學廖國志形容,這次旅程驚險百出,特別是夜航時,幾乎看不到20米外,而海面上大貨輪時速又快,一旦撞上,後果不堪設想。雖然旅程驚險又艱辛,但全船人不時互相安慰、講笑話激勵士氣。台灣清華大學女生游懿珊則稱,看着一條又一條海豚躍出海面,大家不禁發出由衷讚嘆,一切辛苦都煙消雲散。
本報記者
外展精神號曾繞地球兩圈
「香港外展精神號」(SpiritofOutwardBoundHongKong),是一艘以風力航行的單桅杆鐵殼遠洋帆船,1991年下水,前身是英國鋼鐵環球杯(BT環航挑戰賽)賽船,曾參加環球挑戰賽,繞行過地球兩圈,現為香港外展訓練學校的訓練船,被視為培養航海冒險精神的搖籃。該校不時會主辦一些海上探索旅程,供本港市民參與,而且活動範圍不限於香港水域,甚至會遠越東南亞,如台灣、菲律賓等地。學員最大挑戰是要學習如何與他人並肩合作,操控帆船航行,面對各種變數及困難,亦有機會發揮個人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本報記者
香港外展精神號
‧船長:20米
‧船寬:5.2米
‧桅杆高:26米
‧排水重:37噸
‧下水年份: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