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軍頭充公糧援 拒讓救援人員入境<br>滅絕人性

緬甸軍頭充公糧援 拒讓救援人員入境
滅絕人性

緬甸軍政府暴虐不仁,風災過後一周,軍政府繼續禁止外國救援人員入境救災,更沒收聯合國救災糧援,令聯合國暫停運送救援物資。緬甸逾100萬名災民等死,加上瘧疾、腹瀉疫情爆發,國際社會心急如焚,美國提出空投物資救災,法國主張聯合國強行介入,但都未成定案。另一股風暴日內將直撲緬甸,專家擔心風災死亡人數最終會增至50萬,比2004年南亞大海嘯多出一倍。

截至前晚有11架救援物資包機抵達仰光,但軍政府只同意接收物資和捐款,聲稱軍方有足夠人手分派物資,同時宣佈把機上的救援隊和傳媒驅逐出境。分析認為,災民斷水斷糧,軍政府仍阻撓外國救援人員入境,與今天舉行憲法公投有關,擔心外國人湧入農村,損害軍政府的管治威信。

美防長怕空投被當入侵

直至昨天,軍政府更充公聯合國兩船救災糧援,共38噸高能量餅亁,足以讓95,000人暫時充飢。世界糧食計劃組織地區主管班布里激憤地說:「我們需暫停現在已很小規模的空運物資行動,直至當局給我們保證。」聯合國指緬甸拒向救援人員發入境簽證,阻撓人道工作,在現代史上開了先例。軍政府強辯充公糧援,是要運送到災區。
災民生死關頭,美國外國災難救援辦事處處長KyLuu提出向災民空投物資,但國防部長羅拔.蓋茨否決,指未獲軍政府批准,空投隨時被視為入侵行動,而且空投效用成疑,災民搶掠物資可能觸發騷亂,軍政府也會沒收物資。
法國前天繼續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援引「保護責任」條款要求安理會強行介入,但再遭否決。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劉振民指,各國領袖2005年首次在憲章中加入「保護責任」條款,是為保護民眾不受種族滅絕、種族清洗和戰爭罪行侵犯,並不適用於天災,法國提案是將救災政治化。德國總理默克爾促安理會尋求救災方法,東盟地區論壇也加緊向軍政府施壓。

在佛寺避難的兩個月大嬰兒覺津勞罹患重病,現在他連哭的氣力也沒有。 互聯網

另一風暴未來七天殺到

泰國總理沙瑪打算明天飛到緬甸斡旋,但軍政府婉拒,惟有放棄。昨日起一連四天是泰國假期,緬甸大使館不辦公,救援人員要等到下周二才能追問簽證的申請。
災區爆發疫情,反對派指「這都是軍政權的人為災難,浮屍應盡快火化,但軍方希望屍體被冲出大海,令死亡人數減少,但這可能在幾周內導致50萬人死亡」。聯合國也警告,一股風暴在未來七天殺到,屆時災情會更嚴重。聯合國正與時間搏鬥,從泰北用陸路將物資送往災區,估計要六至10天才抵達。
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

緬甸災後疫情Q&A

Q:災後最大的隱患是甚麼?
A:三角洲地區被海水淹浸後,河水湖泊無法飲用,又被浮屍污染,滋生細菌和蚊蟲,引發瘧疾和登革熱,災民若飲用污水,可能染上霍亂及傷寒。

Q:那種疾病最先爆發?
A:災民已出現急性腹瀉,重則脫水,老弱傷病和孕婦是高危人士;衞生情況惡劣,會爆發霍亂、傷寒及甲型肝炎。瘧疾和登革熱爆發後兩周,若災民得不到適當治療,會致人死命。

Q:還有甚麼健康風險?
A:災民在瓦礫中易受傷,會感染破傷風,若臨時庇護所過度擠迫,兒童會感染麻疹、百日咳及水痘等疾病。婦女在污水中行走,陰道可能感染病毒引致不育。

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