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房地產市場,一直是中央宏調重點打擊對象。經過連番出招,大陸各地的房價及地價,已大幅調整,發展商賣樓速度放慢,早前人民銀行上海總部更表示關注內房公司的資金鏈斷裂。雖然中央仍未轉變對房地產的宏調態度,但地方政府已開始出招托樓市自救,避免房地產市場「硬着陸」。 記者:高淑嫻
上海市銀監局公佈首季上海房地產信貸運行分析報告指出,全市中外資銀行機構商業性房地產貸款餘額是5564.67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年初增加2.5%。但按月觀察,1至3月的房地產貸款增加金額,依次是110.7億、28.7億及減少1.73億元。
宏調奏效抑入市意欲
用作觀察買家入市情況的個人住房貸款增加金額,首季只升1.1%,至3046.9億元,1至3月增加金額依次是37.42億、3.88億及減少7.35億元。兩個數據走勢一致,反映內地推行宏調收緊銀根,效果越來越顯著,遏抑了發展商買地及買家入市意欲。
上海是一線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城市的情況可想而知,並要自救。內地《21世紀經濟報導》昨日就報道,石家莊自本月4日起將「普通住宅」的界定標準上調1300至2000元,至最高每平方米6600元。瀋陽市採取相同措施,「普通住宅」界定標準上調至每方米6700元。
調高界定標準不等於提高樓價,反而有助更多「普通住宅」跌入減稅行列。按規定,「普通住宅」可享受優惠契稅稅率1.5%,「非普通住宅」按所處地段及價格累加,最高稅率是4%。隨着近年地價及樓價上升,調高「普通住宅」界定標準,使更多「普通住宅」享有低稅率,有助刺激買家入市意慾,起到穩定樓市作用。
地方政府主動吸買家
事實上,樓市吹淡風,地價暴跌及土地經常流拍,會對比較依賴土地收入的城市帶來壓力。最要命的是,今年初國務院推出《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規定各地6月底前把清理閑置土地的情況上報國務院。按規定,政府要無償收回閑置兩年的土地。
為免出現大量收回閑置土地的情況出現,部份地方政府已主動出招,除吸引買家入市穩定樓市。地方政府又會出面為中小型地產商物色夥伴合作發展閑置土地。雖然各城市正在力挽狂瀾,但市場近日傳出銀監會要求銀行再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內房股的寒冬暫時仍然未過。
內房股表現一覽
瑞安房地產(272)
昨收報:$7.46 變幅:+1.36%
天安(028)
昨收報:$6.41 變幅:+0.16%
綠城中國(3900)
昨收報:$9.21 變幅:+0.11%
盛高置地(337)
昨收報:$3.90 變幅:-0.26%
中國海外(688)
昨收報:$15.82 變幅:-1.74%
SOHO中國(410)
昨收報:$5.10 變幅:-1.92%
碧桂園(2007)
昨收報:$6.57 變幅:-2.09%
遠洋地產(3377)
昨收報:$6.75 變幅:-2.17%
北京北辰(588)
昨收報:$3.23 變幅:-2.42%
雅居樂(3383)
昨收報:$10.20 變幅:-2.49%
華潤置地(1109)
昨收報:$14.78 變幅:-3.15%
中渝置地(1224)
昨收報:$8.16 變幅:-3.32%
世茂房地產(813)
昨收報:$14.40 變幅:-4.13%
富力地產(2777)
昨收報:$20.25 變幅:-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