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不是親眼見也不要相信。有些建築,不是實景視察也不知問題出在哪裏。說的是中國國家大劇院,也有眼尖的人寫過批評文章,但看圖片與文字描述還看不出真章,真要到場晃一圈,才知道失望的理由。
怕一千字也不夠我寫,淨說外形,巨蛋線條呆板,走道與樓梯設計乏味,整體來說,只是平庸的設計。說這是中國人五十年的夢,這個夢卻也不外如是。
回來後我仍有若干懸念,在網上跟內地的友人討論,忍不住意氣用事拋出一句:「一流的華人建築師(貝聿銘)給了巴黎一流的建築(羅浮宮金字塔),二流的法國建築師給了北京二流的建築。」大抵見我平日看來溫溫文文,用詞客氣,此句教朋友十分驚訝,打趣道:「再說下去就變成糞青了。」當然他知道我,此番動氣不涉民族問題,純粹美學的事。
難怪內地眼明腦醒的文化圈流傳一則笑話,說外國建築師發現中國地大物博十分好搵,紛紛向同胞奔走相告:「錢多,人儍,速來!」餘事大家心照。
絕對有需要在學校正規課程加插美學教育,從小培養欣賞現代藝術的能力。西方文明國家持之有恒,現在已到收成階段,全民文化修養達一定水平。香港事不宜遲,趁學制改革換湯又換藥,師資不足不妨先外判本地藝術教育團體。簡介藝術史,講講名畫名建築師等等,學習欣賞與理解的藝術,基礎打好,再自行發展個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