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娜妲妮寶雯在《華麗孽緣》的造型,我就忍不住駭笑。你一定也留意到她頸鍊那個像廣告牌一樣的B字?真有點唯恐天下不知誰是正印花旦的況味,商標堂堂皇皇掛在當眼處,停不了提醒看官誰是「另一個」。但是弄巧反拙:片名托着的另一個才是如假包換的主角,寶林家登上皇后寶座的大女兒雖然富貴了一千日,這個故事裏聚光燈關照的,卻是她無名無份的妹妹。
眼淺的我起初還驚訝這件首飾的現代化,疑心形象設計師為討好新派觀眾不惜犧牲歷史,硬把不合史實的珠寶箍上大小姐的玉頸。後來翻查資料,安妮寶林傳世的畫像幾乎每一張脖子都佗着這個大B,何只貨真價實,直情童叟無欺,複製番生皇后的技工不必精細入微,也一定有本事照辦倒模。尤其因為是荷里活出品,挑剔的手指整裝待發,考證不會不特別小心翼翼,英國宮闈氣氛未必可以順利借取,唯有在小道具這種能夠以勤補拙的地方下工夫。
之所以無禮貌地泛起笑容,最主要還是因為知道她三數年後就會死於斷頭台,頸上掛着昭彰的飾物,倒像在向劊子手的斧頭招徠,或者預先在身首異處的正確位置豎立紀念碑,以供後人憑弔。許多年前在倫敦國家畫廊看過一幅畫,印象奇深:行刑前的貴人脫下一串珍珠頸鍊,將它交給隨身侍女。可能這只不過是死刑犯的基本動作,除下妨着引刀成一快的身外物,方便執行者水到渠成,但我覺得裏頭有富貴浮雲的隱喻,活着天天提一隻寶金袋由頭到腳Prada又怎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結果還不是一場空?熱衷物質生活的現世主義者見到前輩的悲慘下場,通常不會看化,只會買得更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