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鴻興印刷(450)發盈警兼且控股權易手,令市場關注近年生產成本飛升,是否已連較具財政實力的上市企業也吃不消。
有市場人士更揣測,將有更多私募基金來港「執平貨」。有外資分析員認為,基於成本回穩,現階段不需太緊張。
瑞信工業股分析員劉紹文表示,由於大多數工業股今年起已可調高產品售價,基本上已追回07年上升成本,有部份更能將今年再上升的成本轉嫁,暫時可喘一口氣,但現階段宣佈已度過自01年以來的另一個「嚴冬期」,仍略為過早。
收購不代表估值吸引
劉紹文指出,目前最不穩定的因素為下半年原材料走勢。他認為,一些大型工業股或行業龍頭,將可繼續透過經濟規模,減輕成本上升的壓力,二、三線工業股則較危險。他相信,鴻興易手只是個別事件,並不代表現時二、三線工業股估值很吸引。
有基金界人士指出,其實內地生產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以至今年實施新勞工法,均是市場一直知道的事情,相信與鴻興易手並無即時及直接關係。他估計,應該還有更多在中國生產及依賴出口,特別是出口往美國的工業股,稍後將發出更多盈利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