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金句:Asfreaklegislation,theantitrustlawsstandalone.Nobodyknowswhatitistheyforbid.
─IsabelPaterson
昨日,和電(2332)公佈08年首季業績,全球客量超越1000萬,增長6.2%,但增長動力不在本地,主要因為本地市場飽和度高,競爭激烈又搶低了ARPU。在同一天,政府發表諮詢文件,建議制訂跨行業競爭法,成立獨立委員會及審裁處,針對打擊合謀定價、串通投標、限制產量及分配市場行為,我頗有感觸。
常識告訴我們,香港為全球領先電訊城市,因為我們擁有一個「競爭激烈」的電訊市場。舉個例,城市電訊(1137)當年的「殺價超人」,就給很多香港人留下深刻印象,近年手機市場競爭激烈,通話月費亦有減無增。
成立於93年的電訊管理局,一直以維持香港電訊市場的公平競爭為己任,亦宣稱本地電訊服務的價格競爭是他們的功勞,其實這是錯的。真正促進競爭的人,應該是科技革新。舉例以回撥技術攻入傳統長途電話市場,又例如以光纖寬頻進攻舊式電話線寬頻。減價的功勞,理應歸於這些創新技術的發明者和投資者,而絕對不是一個政府機關。
政府為自己收拾爛攤子
反之,電盈(008)的固網業務得天獨厚,覆蓋全港逾二百萬住戶。靠自己資本建網的電訊商,多年以來,覆蓋率也難及電盈的一半。若追溯歷史,最初又是誰給予電盈(前身香港電訊)壟斷固網業務的地位?
答案當然是政府了,因為解鈴還需繫鈴人,於是才有電管局這個贖罪者,以戴罪之身收拾固網壟斷的爛攤子。但說到底,電管局十多年來的工作,基本上是成功的,這正好道出了政府鼓勵競爭最佳的方法不是干涉市場,更不是立法,而是替自己種下的壟斷禍根鬆綁。
至於打破壟斷的工作,交給聰明的發明家和投資者就好了。又舉個例,電盈擁有政府給予的先天入屋優勢,但最近不是已有電訊商運用流動網絡成功搶灘,攻入家居電話市場嗎?
案內人隨筆網: http://wanszezit.wordpress.com/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