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紫外光對皮膚的內在和外觀也可造成嚴重損害,所以防曬十分重要,但如何做防曬才達到所需的效果呢?其實選用防曬產品必須留意成份及效能,使用時則要份量足,適時添補,塗抹的範圍也要全面,才能達到抵禦紫外光入侵的效果,否則便浪費了每天防曬的努力。
用多少防曬膏或太陽油才算足夠?不少人貪薄薄一層夠亁爽,但事實上,每平方厘米的皮膚需要兩毫克的防曬液才夠;換言之,整塊面便需約1.6毫升、即小半茶匙的份量,並要每兩小時補搽一次,如果使用份量不夠或中途甩掉了,抵擋紫外光的能力也大為減弱。
耳朵嘴角易被忽略
防曬用品的抹塗範圍是否均勻,也會影響防曬的效果。過去有研究顯示,太陽穴、內眼角位、耳朵、鼻子兩旁及嘴角範圍,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其他暴露於陽光下的肌膚,例如穿V領或無領上衣時裸露的頸部,也需要全面照應,否則紫外光仍會有機可乘。
防曬產品平貴不拘,但要留意說明是否兼備抵禦UVA及UVB功能,保護能力則分別以PA及SPF指數標示。SPF早已廣為大眾了解,由幾度至SPF100也有;PA則由一至三個「+」符號標示,越多「+」即保護力越強。平日或一般情況下,市民使用SPF15兼PA++的防曬產品便足夠,但本身皮膚對光線敏感,又或是到紫外線強烈的地方,又或是接受皮膚治療後,則需更高度數的保護。
皮膚經常接觸紫外光,不但會刺激黑色素增加而變黑,也容易變亁變薄,失去彈性和活力,令皺紋更為顯眼,塗再多的護膚品也未必「救得番」,所以每天防曬是不能省的工夫。
撰文:皮膚科專科醫生周家源
隔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