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上海過往極少發生惡性公共傷亡事件,此次巴士爆燃導致重大傷亡,給習慣於「太平盛世」過日子的上海市民帶來一定恐慌。
事發現場附近的目擊者回憶起事件,仍多心有餘悸。當時正在附近黃興路購物的周先生更以「我感到很怕人,很震撼!」來形容;當地互聯網有網民更表示,「以後搭巴士也要小心了,人多時千萬不要坐!」
社保基金案餘震未了
兩年後的2010年,上海將舉辦世界博覽會,這將是8月北京奧運會後,在中國舉辦的又一世界盛會,不但上海當局極為重視,北京也將其視為奧運後展示中國形象的又一平台。相信在8月北京奧運會後,上海的世博會的保安將升級,同時也將成為各種不滿力量的宣洩口。而較早前,中國公安部也坦承,上海是疆獨恐怖組織襲擊的「目標之一」。
上海這兩年堪稱「多災多難」。2006年因數十億元社會保障基金被挪用引爆的政壇大地震,不僅導致大批商賈政要落馬被刑事追究,還把前中共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拖下台,前不久被法院判囚18年,由人上人變成獄中囚犯,政壇餘震迄今未了。上海底層同樣動盪不安,由城市發展拆遷引起的受害者上訪維權行動,更是此起彼伏。
邊遠知青回歸變貧民
其中最為海外所熟悉者,如港人沈婷為代表的「東八塊」土地案,數百受害者迄今仍鍥而不捨,利用各種機會向中央投訴,到北京上訪,而以鄭恩寵為代表的維權律師,更是利用法律方式挑戰當局的痛處,令上海當局「難堪」,將他們打為異己,派公安到北京「追堵」上訪者,將異見人士打入監獄。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曾是「支援邊疆」和輸出「知識青年」最多的城市之一,數十萬技術人員和中學畢業生,響應當局的號召,到邊遠省區支援建設,或「上山下鄉」等,改革開放後這些人大部份都獲准回上海,但他們的待遇和生活卻成為問題,其中部份人更淪為都市赤貧階層,或成為上訪、示威的群體之一。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