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七年三月,我跟柏楊作訪談時,他講到,他一生從八、九歲開始,就不斷聽說中國的一個希望昇起,一個希望又破滅,昇起,破滅,昇起,破滅,這使他想,中國人這個民族是不是受到了詛咒?由此他想到寫一篇小說,這小說是有歷史考證作根據的。
新疆有一個準噶爾盆地,中俄邊界有一個隘口,叫準噶爾門,但現在中國已沒有準噶爾這民族存在了。這民族已被徹底地毀滅了。
亁隆皇帝有四大武功,其中兩大武功是征服回疆。當第二次征服回疆時,準噶爾人起來反抗,亁隆就下一道命令,對準噶爾族滅族。當時的大屠殺叫「剔殺」,就像剔牙一樣把人剔出來殺死。無論男女老幼,無論你跑到天涯海角,只要是準噶爾人,就都殺光。每一個村莊,每一間房子,每一個地窖,每一個山洞,都要搜,都把人剔出來,最後恐怖到所有的準噶爾人只要一聽到士兵大喝「準噶爾人出來!」他就乖乖抱着孩子出來,一出來就下跪,讓士兵去殺。
柏楊說,這準噶爾滅族事件是歷史上的大事。他幻想的小說,是準噶爾的最後一位族長被殺的時候,他發出一種詛咒:你們這麼殘忍的一個民族,我詛咒你們永遠不能夠享受到人民的幸福,詛咒你們永遠沒有能力組織一個現代政府,成為現代國家,也永遠不能團結,永遠在髒、亂、吵、窩裏鬥中過日子,子子孫孫不能夠翻身。
柏楊說,「我想中華民族是受到惡毒的詛咒了。不然,你怎麼解釋我們今天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過了幾個月,柏楊把小說寫出來了,不過時光推到更早的唐代,公元七五○年,高仙芝滅「石國」的故事,殘酷的屠殺引來了石國的皇后瑪琳娜的詛咒。這小說刊在八七年九月的《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