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指突破13000點而恒指再升穿26000點,而且兩指數於周五均能守穩於該水平收市,兩者表現均較預期為佳。從美國企業業績及經濟數據看,情況並非如想像般差,而內地政府出招救市,亦扭轉港股的投資氣氛。
港股在踏入第二季確實出現突破,恒指及H股指數單在四月份已分別漲升2906點及2147點,若將恒指與3月18日的低位20573比較,反彈幅度達25%,亦曾兩度試穿26000點,也正就是筆者預期第二季可上試26000的位置。筆者預測第二季恒指高位雖達標,但在時間的預測上卻出現偏差,26000點在第二季的第一個月已出現,即使以收市指數計算,五月份首個交易天恒指便企於26241點收市,除非今季港股在上周五已見頂,否則,預測第二季恒指水平亦需作修訂。
資金流向利股市
記得筆者在預計恒指第二季可見26000點時,收到的回應是「太樂觀」,但筆者當時亦預計是以反覆上升格局為主,因此並不預期於四月份已「達標」,更不預期內地政府會在四月份連環兩招拯救股市,筆者亦相信未來仍會有其他措施出台,以穩定大家對內地股市及經濟前景的信心,也因為如此,第二季恒指高位肯定是要向上修訂。
與此同時,美國利率今次的減息周期料較預期為短,這對美元即時造成利好作用,亦影響債市、黃金及原油等商品價格下跌,反映資金流向有所改變,任何投資市場也是一樣,黃金價格上升至近1000美元,油價漲升至每桶120美元,均吸引聰明資金計數套現,並流向其他落後或具上升空間的市場,而部份投資者鎖定於債市及商品市場的利潤,暫時套現離場,亦為股市帶來新動力。因此,資金在股市、商品及債市的流向情況亦不容忽視。
留意航空石化股
一如既往,H股指數反彈力度亦較恒指為大,四月底收市指數較三月低位反彈29%,主要功臣是內地銀行、電力及航運股,其中不少銀行及航運股股價已創今年高位。相反,電力股則只是在四月份發力,市場揣測政府為減輕電力企業在煤炭的成本壓力而給予補貼,甚或批准調高電費(這個機會微乎其微)。電力股受雪災因素影響,股價十分低殘,因此稍有利好的消息已足以提供炒作及反彈的藉口,關鍵在於股價上升純粹是炒作抑或實有新因素所支持。因此,除非真正補貼及金額可觀,否則電力股現價不宜高追。
相反,近期商品市場及資金流向有改變迹象,短線反而可留意早前一直因為成本上升而被過份沽售的航空股,以及一些下游業務的石化股及汽車股。航空股當中,較穩健之選為中國國航(753),其業務及盈利表現較穩定,而進取者則可考慮中國南方航空(1055)──上年度及今年首季盈利分別急增9倍及5倍,當中因為滙兌收入的特殊因素,但內地客運及貨運增長佳,惟負債比率則遠高於中國國航,可供不同風險承受者選擇作短線買賣。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