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德有理:風險管理必須認識 - 貝萊德

萊德有理:風險管理必須認識 - 貝萊德

美國次按風暴引發而來的,除了是連串金融機構危機外,亦同時帶出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性。今期貝萊德旗下負責風險管理系統的BlackRockSolutions的其中兩名主管-MichaelMarks及RobGoldstein會就風險管理方面作出詳細分析。
隨着投資工具迅速滲透各個層面,導致金融市場及產品之間的複雜程度日益增加。如果希望在資本市場上獲得可持續增長的收益,必須對自身的證券組合情況和這些證券內在的風險充份了解,進行精細的風險管理及分析。驟聽起來,這似乎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不少金融機構都做出了錯誤的示範。

只參考評級不足夠

在次按危機發生前,不少投資者認為購買某些資本市場產品是不錯的選擇,因為這些產品的評級和股權資本要求似乎能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前景,通常這一判斷往往是基於評級機構給予的評級,然而僅僅依靠這些評級根本不足夠。只有在對風險/收入狀況進行全面分析後,才能了解資本市場產品所潛在的風險因素及控制可能引發的損失。不少金融機構也意會到這一點,但建立有系統的風險管理架構耗費不菲,因此不少金融機構亦會考慮外判。
怎樣才可稱為一位出色的風險管理人員呢?最重要一點是不會過度關注單一指標的管理方式,並會因應不同產品所需要的測量準則及管理方式而作出評估監控。例如結構性信貸產品(擔保按揭債務憑證,CDO)的風險暴露之一為利率,但其主要風險暴露是信用風險,因此企業必須考慮多個風險之間的相互影響,同時理解相關的風險模型及各自存在的限制。

不斷調整評估模型

一個出色的風險管理人員需要擁有敏銳的洞察力,同時要對市場變化及新產品的評估模型,不斷地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新出現的結構和產品,更要避免目光過於狹窄。部份機構在過去幾個月,過於關注某些市場組成部份可能發生的危機,卻沒有注意到幾乎所有的市場組成部份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在這一階段,那些較早認識到風險管理和測量的重要性,並採取應對措施的公司自然佔據了優勢地位;那些未能及時反應的金融機構則遭受了慘痛的教訓。
當然,成功做好風險管理將會是一筆龐大的費用。假如一家企業將這些職責看作是單純的支出項目,與獲取超額收益並無關係時,這觀念絕對是錯誤的。資產組合管理與風險管理是緊密關連的,兩者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