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嘢矇以為眼鏡度數唔足」<br>20多歲白內障植晶體矯視

「睇嘢矇以為眼鏡度數唔足」
20多歲白內障植晶體矯視

【本報訊】近視600度或以上的深近視一族,在猛烈陽光下又忽略「眼睛防曬」,不戴太陽眼鏡護眼,隨時令白內障提早侵襲。有眼科醫生表示,一名近視逾千度的年輕女白領,進行矯視手術前驗眼,才發現已患上白內障,需接受手術植入晶體。 記者:鍾麗霞

白內障的病發年齡一般在50多歲或以後,但大近視人士會提早出現症狀。眼科專科醫生郭坤豪指出,不少近視很深的人因眼鏡度數「配唔足」,故長期視物也不清楚,即使患上早期白內障也不知道。
最近便有一名只有20多歲的年輕女白領,雙眼分別有1,200及1,300度近視,決定接受矯視手術,但在手術前檢查時竟發現患上白內障,「其實佢成日睇嘢都有啲矇,一直以為係眼鏡度數唔足,或者近視加深咗,所以冇特別做檢查。」

紫外光照射有害眼睛

年輕人患白內障的成因未明,但郭坤豪表示與深近視、紫外光過度照射、使用類固醇藥物及基因變異有關,「有近視嘅人如果冇佩戴隱形眼鏡,一般都會覺得麻煩,唔會戴太陽眼鏡,尤其做運動嘅時候,增加咗提早出現白內障嘅風險。」由於年輕白內障患者增加,美國眼科學會最近修訂指引,將45歲或以上才需每年驗眼的建議,提早至40歲。
郭坤豪提醒深近視人士要注意保護眼睛,尤其在熾熱的陽光下,應佩戴太陽眼鏡,打網球、跑步、行山等戶外活動時更要小心護眼,因濕疹等敏感症狀需服食類固醇藥物的患者,提早出現白內障的風險也較高,應定期檢查視力。
今年48歲的朱先生是深近視一族,右眼725度近視,左眼也有675度,更有散光及200度老花,去年突然發覺視力轉差,看電腦螢光幕時影像有點模糊,檢查後發現患上初至中期白內障,去年10月接受了白內障手術,他說向來喜歡打網球,但因要戴近視眼鏡,故運動時很少會同時戴太陽眼鏡,可能是白內障提出早現的原因。
植入白內障人工晶體後,朱先生一併矯正了近視及散光,他表示沒有想過自己40多歲便白內障,「我媽媽都係早我半年做手術,所以都有啲愕然。」

比較三款白內障人工晶體

--矯正散光人工晶體--
優點:可同時矯正散光及近視,手術後毋須適應期
缺點:手術後要佩戴老花眼鏡

--單焦距非球面人工晶體--
優點:矯正近視
缺點:手術後要佩戴老花眼鏡

--光學變焦多焦距人工晶體--
優點:同時矯正近視及遠視,毋須佩戴老花眼鏡
缺點:少數不能適應的人士要再做手術取出晶體,看中距離事物效果較差

資料來源:郭坤豪醫生

選錯人工晶體會頭暈

【本報訊】隨着科技進步,白內障人工晶體也不斷改進,新一代具有光學變焦功能的多焦距人工晶體,大部份人可一併矯正遠視及近視,手術後可以不用佩戴眼鏡,但病人手術後有一段時間適應。
眼科專科醫生郭坤豪表示,約兩成植入新一代光學變焦晶體後,仍會保留50至100度遠視、近視或散光,少數病人更因未能適應而頭暈,需將晶體取出,故患者應在醫生協助下慎選晶體。
他指出,光學變焦晶體看中距離物件,例如電腦螢光幕效果較差,患者植入晶體後需一至三個月時間適應,但優點是可以拋棄眼鏡,尤其適合不喜歡戴老花眼鏡的女士。至於傳統單焦距的晶體,手術後則毋須適應期,卻要戴老花眼鏡,現時也有加入淡黃色的晶體,可過濾損害眼睛的藍光,故患者應按工作及生活需要,選擇合適的晶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