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遵公用契約 名單未盡列出<br>揭屋宇署甩漏 縱容發展商

未遵公用契約 名單未盡列出
揭屋宇署甩漏 縱容發展商

【記者黃偉駿報道】發展局3月公佈全港226個位於私人物業的公共空間名單,包括79個獲屋宇署批建額外樓面面積的項目,不過,本報發現屋宇署名單甩漏多多,未能反映發展商以提供公眾通道為名,賺盡額外樓面面積的實況,部份發展商更不履行公用契約,涉及長實、新鴻基與鷹君三大發展商,再次令人質疑政府保障市民公共空間的能力。
位處中環心臟的怡安華人行,現時是長實旗下甲級寫字樓,地舖呎租達1,600元,冠絕港島。翻查屋宇署核准圖則及政府跟長實在80年代訂的公用契約,長實須在華人行地下提供逾3,800平方呎24小時開放行人通道,讓公眾來往畢打街與戲院里,換取逾1.94萬平方呎額外樓面面積。以華人行每層約9,000平方呎推算,長實當年重建華人行可多建兩層。

怡安華人行拉閘封通道

不過,長實未有履行承諾。本報巡查發現,每晚10時管理公司準時拉閘將通道封閉。有在中環上班的市民習以為常,「我以為呢度係私人地方,夜晚唔開。」
全港最大地產商新鴻基的灣仔總部新鴻基中心,樓高54層,但在70年代落成時,只有不足50層。翻查核准圖則,原來新鴻基於88年將地下逾2.1萬平方呎有蓋行人路,以公眾通道為由,向政府「後補」申請5倍額外樓面面積,獲批多建逾10萬平方呎樓面面積,相當於六層樓。
新鴻基提供行人路換取額外樓面面積,港府卻毋須其訂立公用契約監管通道用途,屋宇署的名單也沒有新鴻基中心資料。
發展商在市區項目地面提供穿越樓宇的公眾行人通道或將樓宇移後擴闊行人路,可向屋宇署申建5倍額外樓面面積作補償,署方上月公佈的公共空間名單,便是發展商在79個私人項目內提供這類通道,涉及公共空間54萬平方呎,全部要跟政府訂立公用契約規管用途。

中環怡安華人行每晚10時,管理公司準時拉閘將應為公用的通道封閉。

承認遺漏鷹君中心資料

不過,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不在名單之內的灣仔鷹君中心,也有一份公用契約。根據資料,83年落成的鷹君中心在地下提供逾2萬平方呎公眾行人路,換取逾10萬平方呎額外樓面面積,多建六層樓。
屋宇署承認遺漏了鷹君中心資料,指稍後補充;又堅稱曾派人在晚上10時後到華人行巡查,未發現通道受阻。發言人指,新鴻基中心的公眾通道受地契規管,故沒有公用契約,但沒有解釋新鴻基中心不在屋宇署或地政總署名單上,市民如何查悉。
長實與鷹君未有回應查詢。新鴻基稱一直有24小時開放通道,額外樓面面積也獲政府批核。

你的意見?

●公共空間被發展商佔用,你有其他個案要踢爆嗎?
●政府保障市民公共空間乏力,應該作何檢討及改善?

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或傳真至:2370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