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市長落保守黨手 最後防線失守<br>工黨潰敗 白高敦勢危

倫敦市長落保守黨手 最後防線失守
工黨潰敗 白高敦勢危

英國工黨在上周四的地方選舉中接連遭到慘敗,繼喪失了331個議席,連最後一道防線──首都倫敦巿長一職,也保不住。原巿長利文斯通(KenLivingstone)以約14萬票之差,敗給保守黨候選人約翰遜(BorisJohnson),使保守黨首次在首都圈和向來勢力最弱的英格蘭北部取得大捷,令工黨在2010年大選中岌岌可危。若首相白高敦(GordonBrown)未來幾個月無法穩住黨員士氣,將會面對被逼宮的厄運。

倫敦巿長選舉被譽為下屆大選的前哨戰,也是歷來倫敦市長選舉選情最激烈的一次,投票率創下破紀錄45%,結果利文斯通得票1,028,966張,敗給對手約翰遜的1,168,738張。儘管利文斯通有政績,但選民寧願選擇沒政績、口不擇言的約翰遜,反映民心思變,透過選票來發洩對白高敦政府的不滿。
利文斯通得悉落敗後,情緒激動,淚水不斷在眼眶打轉。但為了減低對工黨的傷害,他願意一力承擔敗選的責任:「我完全接受責任……你不能當了八年巿長,但將未能奪得第三個任期,說成是別人的錯。」

得票率創出40年來新低

43歲的約翰遜,則成為自保守黨在1997年落台以來,首個執掌倫敦市重要公職的保守黨員。他感謝家人,希望選舉結果,令「保守黨已變成民眾能再次信賴的政黨」。約翰遜是憑藉選民一股反工黨政府情緒取勝。國民對經濟下滑、能源和糧食價格不斷上升,深感不滿,導致工黨地選中得票率僅24%,創40年來新低,遠落後保守黨的44%。
分析家指出,白高敦接過相位近一年,首次帶領工黨接受選戰,竟在地選和倫敦市長選舉敗陣,不但令人質疑他的領導能力,也預示保守黨黨魁卡梅倫(DavidCameron)可能在下屆大選獲勝。有工黨黨員將白高敦,比喻為保守黨1997年下台前的最後一任首相馬卓安(JohnMajor),據報有50名工黨核心議員,私底下希望白高敦落台,改由外相文禮彬(DavidMiliband)或衞生大臣莊翰生(AlanJohnson)領軍。

黨員給白高敦半年時間

所幸的是,黨員仍未敢公然「造反」,還給他半年時間扭轉形勢。不過,分析家指出,白高敦的時間不多,因為有些後座議員暗示,到了9月周年黨大會前,工黨低迷情況仍未有所改善,就會採取行動迫他退位。
兵敗如山倒,白高敦肯定不會提前大選。他未來數天,會首先力圖穩住黨員軍心,並亮相多個電視節目救亡,向選民重申會聽他們的意見,並擴大顧問團名單。
美聯社/法新社/英國《每日郵報》/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