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負債表內有另一項重要的資產,它是存貨。存貨包括原料、在製貨品及製成品,它的重要性在於其價值及數量。存貨不足,會帶來生產停頓或是損失營業額,相反存貨過多,在市場逆轉時便會過剩,它的價值便會大為降低。例如時裝製成品便有可能在特賣場傾銷,收入便會與以正常價格出售時不一樣,而原料甚至不可能再使用。
在財務報表上,存貨不是計算其數量,而是計算其價值。單是價值一項,便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去計算,因此同一數目的存貨會有不同的數值。
存貨以價值計算
以佐丹奴為例,在07年12月31日的存貨為4.41億元(06年為4.42億元)。其年報第73頁的主要會計政策再有解釋。
「存貨按成本值與可變現淨值兩者中之較低者入賬」,即是以成本及可出售的價值選較低者入賬。這是會計準則(第2號)的要求,也體現了穩健概念,即會計上的資產項目不會被誇大。
成本值包括原料的發票價加採購成本,半製成品也有價值,是直接物料成本、直接勞工成本及生產費用。可變現淨值指存貨在正常業務情況下之預計售價扣除變賣費用,及扣除將其轉換成製成產品之成本。大家在閱讀存貨時,一定要留意主要會計政策的定義。情況猶如利用不同的尺去量度同樣的東西,當然會有不同的結果。
平衡流量與毛利
存貨如上星期討論的應收賬,要轉得快,即中國人所謂的貨如輪轉。大家可能知道,做生意大致有兩個方向:一是流量高,即零售業的存貨流量要快,或是飲食業中的返枱速度要快,可是此方向未必可以有高的毛利;另一方向是存貨流量較慢但毛利較高。
如果有存貨流量及毛利皆高的生意也不錯,但現實很難找到。相反,存貨流量慢而毛利低可以說是死路一條。
觀察流量是方法之一,在財務分析上,我們可以用存貨周轉率去計算存貨流量的速度。它的意義會在下期討論。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及法律系講師李兆波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