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迎接大學三三四學制改革,政府已撥出約36億元予各大學興建新教學樓及宿舍等,以應付改制後每年增多的數千學生。但有大學人士透露,校方以最低價選擇承建商,難以保證建築質量,有學生更批評出問題工程為豆腐渣工程。
撥款未用罄 須交還政府
八大院校均正進行大規模擴建工程,如港大的百周年校園計劃;昨日發生意外的城大,校內正興建社區學院、多媒體大樓及替多個課室進行維修工程等。
有知情人士坦言,大學幾乎每年均進行多項維修工程,有關工程可獲政府撥款,但每年均須於限期前用畢有關撥款,否則需交還政府,故難免有急於為「散水」而不斷在校內進行維修。同時,大學往往以價低者得的原則選擇承建商,不排除有承建商將貨就價,令工程質素參差,部份教學樓新入伙即出現漏水情況。該教授坦言:「成日課室都有漏水、牆身甩批盪嘅情況。」
大學建築工程被投訴質素未如理想,屢見不鮮,如浸大宿舍曾被學生投訴外牆剝落。城大宿舍建成後一年,更曾出現塌天花及地板翻起問題,當時就有學生直斥有關工程為豆腐渣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