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 - 李金銓(城市大學教授)

我的朋友…… - 李金銓(城市大學教授)

從前有些文人開口「我的朋友胡適之」,閉口「我跟魯迅打筆戰的時候」,以此自抬身價。我終於熬到可以大聲宣佈「我的朋友鄭瑞城」了。他出任臺灣的教育部長,是馬英九政府的好筆。臺灣是個小地方,瑞城不是我唯一認得的教育部長,卻是相知最深的。
當年我們都唸政大新聞系。政大座落於臺北近郊的一個盆地,四面環山,只有一條景美溪橫亙其中,是典型「有靠山,無出路」的風水格局,一刮大颱風必定淹水。大三結束那年暑假,我們剛受完軍訓回來,又逢颱風呼嚎,雨勢不止,但我們年輕氣盛,八條大漢只穿內褲,兀自躺在床上唱軍歌。不到半個鐘頭,溪水居然衝破寢室的門洶湧而入,嚇得我們趕緊跳下來逃命,人人頭上頂住衣箱,水深及胸,蛇游走身邊,歷歷可見。踱到女生宿舍對面的兩層樓教室過了一夜,翌日雨勢稍小,我們拔腿去指南山下地勢高亢處覓民居,告別政大寢室。
我們到美國在隔壁州唸書,來往甚勤。他回台,我滯留海外。只要我回臺盤桓數日,我們總是泡茶飲酒聊天老半天甚至竟夜,由過去到未來無所不談。一九八六年我回中央研究院客座,他很高興,送我兒子一年的《國語日報》。他從系主任、院長一路做到校長,在校長任內,是我們來往最稀的六年。他太忙,我回去不敢打擾他;但只要他知道,必抽空見面,只談往事,不論校政。他低調,體貼客氣周到,卻外圓內方,做事充分準備,極有耐心和最難管的教授磨洋菇,最後總是他的原則獲勝。他一介不取,任內從未假公濟私替我掙得半點便宜,只是上臺時曾慫恿我回母校任教。在臺灣教書算年資,奈何我半老方歸,年資淺,退休金只夠買個車位,看來我是逼上不歸路了。起初聽說他有點不悅,後來知情也就釋然了。在他的指揮棒底下,政大的校園和學術風氣簡直脫了胎換了骨。
正慶幸他從政大退休我們又有時間閒聊,他又要出山了。我的損失是臺灣之幸。他先得料理杜正勝留下來的攤子。杜是中國上古史專家,這幾年執行陳水扁偏狹的政策,言行無狀,讓人想起顧亭林有關「士大夫……」那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