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政府卸任前夕,台灣爆出巨額外交秘密經費疑遭侵吞醜聞!行政院副院長邱義仁昨日公開證實,兩年前他任國安會秘書長時,為拓展台灣外交空間,曾介紹兩名聲稱可游說巴布亞新畿內亞與台建交的中間人給外交部,外交部則向兩名中間人支付了3,000萬美元(約2.3億港幣),但建交未果,巨款亦不翼而飛。事件引起台灣政壇轟動,邱義仁和外交部長黃志芳昨分別公開道歉;台北地檢署決定介入事件,追究責任。
這宗醜聞是因台灣外交部最近在新加坡興訟,要求星洲法院凍結兩名中間人在當地的資產,被當地的《聯合早報》報道而曝光的。據悉,2006年8月,時任台灣國安會秘書長的邱義仁,為推動與大洋洲島國巴布亞新畿內亞建交,聽信好友介紹,將兩名華人引薦給外交部長黃志芳,其中一名是擁美國國籍的台灣中華顧問工程師副董事長金紀玖,另一名是擁新加坡籍的仰南水產食品公司負責人吳思材,兩人聲稱可充當密使,游說巴國與中國斷交,改與台灣建交。
稱與大洋洲島國談妥建交
之後,黃志芳透過兩人搭橋,在第三國與巴國「最高層」見面,並談妥了建交協議。黃回國後,依約定將3,000萬美元金援經費,存入金紀玖、吳思材兩人在新加坡華僑銀行的聯名賬戶。同年10月,台方發現巴國並無兌現承諾,於是終止相關工作,並要求金、吳退還款項,但兩人並無退款。追討無果之下,今年4月當局在島內採取行動,傳訊並拘捕吳,但金失蹤不知去向。
4月28日,台灣外交部透過律師向新加坡法院申請禁制令,要求凍結金、吳在當地的資產。而吳在接受偵辦時辯稱,他確有和巴國官員聯繫,為打點對方,已花20萬美元。身兼帛琉國總統府經濟顧問的吳又聲稱,台與帛琉成功建交也與他有關,但拒談細節;而檢方則認為,吳與金是一對「外交黃牛」,懷疑那3,000萬美元已被兩人洗錢。
邱義仁、黃志芳道歉願負責
外交秘密經費遭侵吞事件引起台灣政壇震盪。邱義仁和黃志芳昨分別召開記者會,公開道歉,稱「願意負擔最大責任」,但邱拒絕透露是誰把金紀玖、吳思材介紹給他的;對那個賬戶還有多少錢則稱「完全不知道」;而黃則坦承巨款轉付前曾請示陳水扁,獲陳的同意;台北地檢署已決定傳訊兩人釐清案情,追查他們是否應負刑責;但有藍營立委窮追不捨,要求邱、黃辭職,並直指陳水扁才是「背後黑手」;總統府昨日不願回應,僅強調由外交部和行政院說明。黃更補充說,曾在早前將事件知會候任總統馬英九。
台灣《蘋果日報》
外交經費遭侵吞事件流程
06年8月
‧時任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聽信金紀玖和吳思材可推動台灣與巴布亞新畿內亞建立邦交,於是將兩人引薦給外交部長黃志芳(圖)。之後,黃志芳經金、吳安排,在第三國與巴國「高層」見面。
06年9月
‧外交部將3,000萬美元轉入兩人在新加坡的聯名戶口。
06年10月
‧台方發現巴國無法兌現建立邦交承諾,要求金、吳兩人退還巨款不果。
08年4月
‧台外交部對兩名中間人採取法律行動,當局拘捕吳,但金失蹤。
08年4月28日
‧台外交部向新加坡法院申請禁制令,凍結金、吳兩人在新加坡的資產。
昨日
‧邱義仁與黃志芳分別開記者會坦承事件,並公開道歉。
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
金錢外交 台不敵大陸
自從1971年10月,聯合國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中華民國被逐出聯合國後,原先與台灣有邦交的國家,紛紛轉投中國大陸,至20世紀80年代末,台灣邦交國僅剩下30個左右,且多數是大洋洲袖珍小國或非洲的貧窮國家。截至今年初,台灣邦交國僅剩23個,這與大陸近年積極展開金錢外交不無關係。
面對大陸強硬的外交攻勢,台灣曾試圖用經濟優勢,來挽救外交危機,以贈款、貸款、經濟援助等名義,向貧窮的邦交小國提供金錢援助,以固守邦交,拓展國際空間;一些國家則藉機「獅子開大口」,如岡比亞、利比里亞、布吉納法索等,玩起「建交後又斷交」、「斷交後又復交」的遊戲,借機向台灣索取「復交費」或好處費。
進入21世紀,隨大陸經濟實力大增,金錢不再是台灣的強項,台灣經援外交日顯無助,大為遜色,而大陸則後來居上,「銀彈」加上政治攻勢,連連得手。從2000年陳水扁上台迄今,台灣已有14個邦交國斷交,轉投北京懷抱,台灣的金錢外交因而被質疑是「獃子」(儍仔)做法。
本報記者
話你知:巴布亞新畿內亞曾是英殖民地
巴布亞新畿內亞(PapuaNewGuinea),是太平洋西南大洋洲島嶼國家,西鄰印尼的巴布亞省,南部和東部分別與澳洲和所羅門群島隔海相望,原是英國殖民地,1975年9月16日獨立。1976年10月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
巴國面積46.28萬平方公里,人口567萬人,是典型的農業島國,農業佔經濟34%,人均GDP約708美元,主要出口礦產和農產(咖啡、可可、椰亁、棕油、橡膠),以及木材和海產等。2006年,巴國航空公司開通至香港航線。